文化中國行丨當節氣遇上非遺:冬至大如年 觀古禮「三門祭冬」
今天(12月21日)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民間習俗從這一天開始「數九」,標誌寒冬到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當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這以後太陽直射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正所謂「冬至日頭升,一天長一針」。古人以陰陽二氣的運動理解季節變化,以為「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民間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陰陽二氣自此開始逆轉,生命活動也將趨於活躍。
冬至在古代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有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贈鞋帽,還有祭祖、拜節等許多的習俗。
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在冬至這天,當地人以古老的儀式祭拜天地、參拜祖先,這種祭祀儀式被稱為「祭冬」。
「三門祭冬」傳承於三門縣各鄉鎮聚族而居村落之中,至今已有700餘年歷史,分家祭和祠祭。家祭是以家族為單位,在家中設祭。祠祭是在宗祠中舉行的隆重而複雜繁瑣的祭祀儀式。時間一般在冬至日淩晨開始。祠祭有嚴格的程序,包括「取長流水、甄選祭者、召集、沐浴齋戒、拜天、祭祖、演祝壽戲、敬老禮、老人宴」等。「三門祭冬」,不僅是三門人民對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的表達,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楊氏家廟是「三門祭冬」的主場地,位於亭旁集鎮所在地楊家村,這個規模最大、儀軌最完整、傳承得最好的習俗,至今影響著當地的老老少少。
儀式中,獻祭的酒筷肴饌大有門道。光是初獻就分為獻茶、獻果、獻酒、獻筷等,十葷十素、各種糕點、水果糖果等祭品極盡豐盛,展示著一年的好收成。
八仙桌上人和物的擺件,如八仙過海、十二生肖、薑太公釣魚等,如今都是以泥塑或木雕來展示。以前,這些擺件全靠手藝,村里人會用糯米粉、小麥粉、豆腐渣等,混在一起揉成團放在鍋裡蒸,然後再捏成八仙過海、十二生肖等人和物的樣子。
另外,祭禮需擺放大盤,首先是五牲,這五牲原指牛、羊、豕、犬、雞。楊氏族人會巧妙製作祭禮。比如,用豬腳製成龍頭、全雞製成薑太公釣魚、羊肚製成老虎、豬肺製成眠牛等。
2014年12月,「三門祭冬」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文錄。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門祭冬」等在內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根據不同節氣的主題風格,中國藍新聞將不斷更新二十四節氣的「客戶端皮膚」。已經擁有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數字徽章的用戶,可在底部導航欄「我的」—「我的主題」中獲取並查看到新版的「冬至」節氣皮膚,讓客戶端清新「換裝」,開啟「冬至」模式。還未擁有數字徽章的用戶,可前往【數字徽章】版塊兌換,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