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之時,向創新要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龍華
通訊員 蔡敏
12月18日,一份來自財務部門的11月《財務分析報告》擺在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唐洲平的案頭——「月度盈餘正增長,主要貢獻來自科技成果轉化收益。」這讓他的心頭掠過一絲欣喜,自己秉持的「從創新中要效益、求發展」理念有了更為有力的現實註解。
小與大——
跳出「小算盤」,算好民生「大賬」
「擔子並不輕。」唐洲平坦言,從2023年12月上任的第一天起,他便一次次地問自己「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向在哪兒?」
經過密集調研,醫院管理層陷入深思。一些二級醫院缺乏技術優勢和優質服務,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更難維繫日常醫療。公立醫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意味著即便是「百年老店」的「同濟」,也不可能置身其外。
現實讓「同濟」感到強烈的危機感。那些曾讓他們引以為傲的獨門絕技隨著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步伐,已為不少基層醫務工作者掌握,一些疾病並非「非同濟醫治」不可;另一方面,隨著藥耗加成的取消等,醫院傳統的生存、發展模式漸漸走入更為逼仄的空間。
「可以設想的是,如果不變革,一個黑洞,可能就在眼前。」一本賬讓唐洲平的內心翻騰了無數遍。醫院運行成本高,但收支又必須平衡。同時,就醫環境要改善,醫療設備要更新,學科要發展,科研要投入,人才要培養,這些支撐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經費從哪兒來?彼時,一項新政點燃了他內心的火花。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新增、調整了科技成果轉化10個方面30餘項管理制度,聚焦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積極性。
他很快理順了其間的邏輯關係:有了大批成果轉化、運用於臨床,不僅可以鞏固業內學術引領地位,還可帶來可觀創新收益,在更深遠層面上,新技術的運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痛苦、節約診療費用。因此,必須跳出「小算盤」,算好民生「大賬」。
「指揮棒迅速做出反應。」醫院科研處處長何凡說,在短短2年內,醫院密集出台了關於全面加強科技和人才工作的20條激勵措施,同時鼓勵專家們給轉化中的問題「挑刺」,所有新政都指向同一個主題:加快科研成果邁入臨床,快速形成「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的轉化閉環。
作為一名打拚了30餘年的老將,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深知其中的掣肘。在給領導層的建言里,他特意加上了這句話,「打造一個好的學科,要破除‘五唯’(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等)導向。一名臨床醫生完成專利轉化、改進手術技術、發明新藥或醫療設備等,都可作為成果認定。」其意昭然:盡快給科研工作者鬆綁,讓他們有更為廣闊的馳騁舞台。建議很快被採納,一系列傳統評價模式旋即被打破。
舍與得——
投入科研賬,節約醫療賬
12月4日,35歲的牛先生正喜氣洋洋地籌備婚禮,突感胸悶,被送到同濟醫院心內科。試劑盒迅速作出判斷「心肌炎」。一整套治療「組合拳」火速實施。1周後,患者轉危為安。該院心內科醫生汪璐芸感慨:「眼下暴發性心肌炎的早期診斷比以往節約了70%的時間。以前,患者入院後需做心臟彩超、造影等檢查,不僅耗時、費用高,還需介入醫生完成,現在,試劑盒可在10分鐘左右出結果。」
尋思著要發明一種試劑來檢測心肌炎源於汪道文在臨床上感知到的痛。據估算,在我國14歲以上人群中,每年暴發性心肌炎發病人數約為3萬至5萬,且大量病人沒有被正確診斷。其病死率高達50%。
看著那鮮活的生命在眼前驟然消逝,汪道文下定決心,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經過3年艱難摸索,2017年,汪道文團隊終於解開秘密:一種名為STL的肌鈣蛋白在心肌炎患者體內載量較高。何不據此發明試劑,為確診提速?困難不言而喻,沒有進一步深入試驗的經費、缺乏做試劑的經驗,就連如何通過醫學倫理審查,汪道文也一片茫然。
正當他愁眉不展之際,醫院科研處負責人找上了門。科研處帶來了連續兩年、每年200萬元的醫院科研支持經費,還有在做試劑上頗有經驗的白名單公司,即使是倫理審查也在數天內幫團隊順利通過。汪道文此前的顧慮一掃而空。
院方的態度非常積極:「雖然每年要掏出200萬元的經費,但這和節約千萬患者的費用相比,不值一提。只要對患者有利,就應該支持。各部門都應跳出局部之力,形成合力,為儘早轉化爭取時間。」經過近3年的努力,紙上的論文變成了活脫脫的產品,汪道文百感交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我們大有可為。」
曾經,在科研成果和臨床產品之間橫亙著一堵牆。這道無形的牆,嚴重拖延著轉化、運用的時間。
「拆除藩籬,才能合力突圍。整合全部資源,讓轉化步入快車道。」在科研成果轉化推進會上,醫院管理層力主「高台起跳」,整合醫院、科研機構、企業等內外部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很快,醫院設立科創院、醫工交叉研究院、數智研究院等,在資源阻隔的那堵牆上鑿開缺口。許多配套之舉迅速推進:加強孵化器及中試平台建設;與多家單位簽訂協議,在醫療裝備智能製造、腫瘤精準醫療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臨床轉化研究中心全程追蹤每一個項目,一旦有論文或專利成果輸入,會立馬開啟綠色通道,告知相關科室,做好對接準備。
「醫院的‘舍’換取了患者更好的‘得’。」院長胡俊波說。
心內科魏翔團隊受削菠蘿刀的啟發,發明了「心肌切除刀」,只用一個5釐米的小切口,就可完成肥心病患者手術。術中,心臟無需停跳,也無需輸血,醫療費用降低30%。目前,已有1000多位患者接受這一「中國術式」的手術治療。
增與減——
預防賬增,換得救治賬減
一張來自4000公裡外的診斷單,讓家在新疆溫宿縣克孜勒鎮博然其村的74歲維吾爾族老奶奶阿伊米罕·海力力喜不自勝。
11月20日,老奶奶來到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艾基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標準化血管衰老管理區域分中心複查。逐一完成了動脈硬度等檢查後,她的檢測數據自動錄入系統。轉瞬間,同濟醫院標準化血管衰老管理全國總中心讀取了數據。
「與半年前相比,患者血管衰老指標有明顯改善,建議繼續控制基礎疾病,科學運動、合理飲食。」同濟醫院專家發出醫囑。一直擔心自己血管硬化的老奶奶,心中的石頭放下了。
如今,全國已有百餘家醫院緊鑼密鼓地建設標準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一張老年血管健康網正在加速鋪設,將疾病治療轉化為提前預防、干預。推動此工作的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存泰教授秉持的理念是:從血管中尋找延長健康壽命的密碼,建立中國人自己的血管衰老監測評估干預方案。
其實,攻關之初,該團隊能否成功並不明朗。「對患者預防有益,必須支持。」醫院黨委態度明確,及時給該團隊匹配了50萬元啟動經費。
預防賬的增加,換得的是治療賬的大幅減少。張存泰說:「預防血管衰老能減少冠心病、腦卒中等發病率。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達到同樣健康標準所需的預防投入與治療費、搶救費比例約為1∶8.5∶100,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費可減支8.5元,節約100元搶救費。」
對此,該院馬田院士也有同感。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宮頸癌核酸檢測試劑盒,更精準篩查出宮頸癌的潛在高危人群。「此成果可大大降低國家對宮頸癌預防費用的投入,實現相關疫苗的精準接種。」馬田說。
從國內率先研製「純剛玉—金屬復合人工關節」到自主研發中藥一類新藥「體外培育牛黃」;從世界首創「陳氏胰腸吻合」術到「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的免疫基質調節細胞注射液」,6年來,該院湧現近千個醫學創新成果,一批批成果應聲落地,為患者帶來更便宜、更便捷的就醫新體驗。
唐洲平坦陳:「在醫改中,有許多看似對立的矛盾,以辯證思維,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是我們突破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困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