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美在於「度」

來源:北京網民說

(本文約13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古今交彙處,北京正展現出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璀璨。

前一段讀《毛澤東自述》,裡邊有段毛主席剛來北京時的描寫讓我深有同感,久久難以釋懷:「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條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古都的景色是鮮豔又生動的……在公園里和故宮廣場上,我卻看到了北方的早春。當北海仍然結著冰的時候,我看到白梅花盛開……北京數不盡的樹木引起了我的驚歎和讚美。」

作為一名「新北京人」,我也深深地喜愛著這裏的一房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這座城市不僅承載了三千餘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歷史厚重,更加體現了75年來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一代代北京人的努力拚搏與接續奮鬥。

城市里的歷史厚度

無論是「斯人已去」的金中都遺址,還是蔚為大觀的故宮、天壇;不論是雄偉壯麗的長城,還是香火綿延的雍和宮,這座城市總是能讓我感到莊嚴、神秘、厚重的歷史韻味。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堅持老城保護與開發,貫徹「老城不能再拆了」的理念,將文物的妥善保護與資源的活化利用有機結合起來。

中軸線的成功申遺,離不開對沿線空間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京報館等一批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更是對文物和歷史最好的傳承和闡釋。

最喜歡的,還要數家門口正在順利推進的法源寺文保區城市保護更新項目。以更新促保護,以保護謀更新,不僅讓始建於唐朝的法源寺、眾多老胡同和老會館得以修繕保護,智慧停車、網紅小店、「丁香詩會」更讓歷史街區煥發了新的活力。

在這裏,古和今、居民與遊客、傳承與發展水乳交融。

北京口袋公園

城市里的人文溫度

曾幾何時,隨著國際大都市的建設步伐,市民生活在鋼筋水泥搭建的新叢林中,缺乏親近自然的機會與閑暇。伴隨城市更新模式的變化,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更新項目更加註重個體的需求與體驗。近年來,一些口袋公園的建設,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點綴在高樓大廈間隙,讓城市有了綠意和生機,便利了居民的活動與需求。北京的城市建設,凸顯了「大」與「小」、「發展」與「留白」的辯證統一。

北京三里屯

城市里的潮流熱度

在四九城里City Walk,是一件很「潮」、很「酷」的事情。大家放慢生活節奏,用腳步串聯起一個個景點與小店,充滿了發現與探索的樂趣。在太古裡購物用餐、於鼓樓下吃炒肝喝麵茶、去五道營胡同探店打卡……真是再愜意不過。作為City Walk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老網紅」,白塔寺可謂當仁不讓。但其實時尚並非天生,流量不是自帶,而白塔寺的「出圈」其實是背後一位位「弄潮兒」接力打造。

早在上世紀,就有學者注意到白塔寺附近建築淩亂,私搭亂建嚴重,環境秩序髒亂,提議要進行「有機更新」。直至2014年,白塔寺地區率先以「整院騰退」院落開展更新工作,到次年順利開展「再生計劃」,地區面貌煥然一新。

整治後,吸引了一大批「網紅」咖啡店、人氣蛋糕店、漢堡精釀館、精品民宿入駐,藍天、白塔、紅牆的拍照打卡機位更是成為了潮人必備。

白塔寺東夾道咖啡店

我愛北京城,愛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代,愛這座城市的大氣與精細,愛這座城市的堅守與奮鬥。時值新中國75歲華誕之年,這座城市又被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精巧的花壇裝扮一新。

願在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這座城市能夠越來越美,而你我也能成為這份美麗的創造者和嗬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