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 答好「強富美高」新答卷 |總要來一趟江蘇吧,遇見「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現實模樣
「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發展描繪的宏偉藍圖。
十年來,江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不斷增強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高質量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如今,江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朋友圈」再擴大,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南京實現「荷花獎」歷史性突破;「中山陵限定版皮膚」成熱門打卡機位……在「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幅畫捲上,「社會文明程度高」有了現實模樣,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文明力量浸潤人心,文明實踐之花璀璨綻放
「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大展,還能帶孩子瞭解中國傳統文化。」12月16日,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大眾篆刻作品展開展,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大展,一枚枚篆刻作品在方寸間展示著世業鎮的變化與發展。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視察,在村民洪家勇家讚歎:「這裏的風景比畫還美。」十年間,洪家勇見證了世業鎮這座小島的變化。在84歲的他眼中,這幾年不僅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村集體綜合治理能力也越來越強。「以前,村民們閑暇時間不知道幹什麼,現在家門口就有健身廣場、步道,常常還有文藝活動,大家的生活豐富多了!」
世業鎮村民的幸福感,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村民感同身受。馬莊村的三寶:樂團、香包、婆媳好。可以說是遠近皆知。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馬莊村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不僅「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馬莊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俠告訴記者:「村里不光有樂團,還有民俗表演團,每年商業演出不斷,精神文化搞起來了,村民也跟著享紅利。」
「家門口看大展」「家門口賞好戲」「家門口享非遺」……把豐富精彩的文化盛宴送到群眾身邊,不斷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文化獲得感。
總書記對江蘇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殷切希望,如春風化雨般地浸潤江蘇。全省13個設區市、16個縣(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佔比均居全國首位。
張家港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策源地,從1994年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算起,今年正好30週年。從連續六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到建設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文明已經成為張家港刻進基因里的日常。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行業(系統)文明實踐分中心、11個區(鎮、街道)文明實踐所、274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1000多個文明實踐點……張家港將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城鄉各個角落。
文脈源遠流長,保護傳承中彰顯文化自信底色
在長江與大運河的滋潤之下,江蘇文脈源遠流長。如今,千年運河煥新顏,古街古巷成頂流,吸引了越來越多年青人打卡。
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念茲在茲。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揚州考察調研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下揚州,千萬不要錯過大運河博物館。」網民們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出逛館攻略,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參觀觀眾累計1100餘萬人次,常常一票難求。
觀眾對於博物館的熱情,也讓文博工作者十分欣喜。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黨政辦公室負責人崔丹說:「我們一直致力於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希望讓觀眾能有更好的參觀體驗,更瞭解大運河文化。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週年,我們館專門策劃了一場特展,展現新時代以來對大運河考古的發現和重要成果。3個月的展期,吸引了180萬觀眾來打卡。」
一座座歷史博物館,靜靜訴說著江蘇厚重的歷史。截至2023年底,江蘇全省備案博物館數量已達355家,平均24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打卡博物館越來越成為年青人的旅遊標配,今年國慶假期,江蘇362家備案博物館共接待觀眾超645萬人次,日均同比增長28.25%,「文博熱」在江蘇持續升溫。在崔丹看來,「博物館熱」日益顯著,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全長1600多米的平江路,有著「沒有圍牆的江南文化博物館」的美稱,走在這裏,你可以聽評彈聲聲悠揚婉轉,著漢服、梳髮髻感受最江南的韻味。2023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考察時指出,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
從一條古街,窺見一座古城。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蘇州,一磚一瓦,都讓人感受到歷史文脈的湧動。姑蘇區人大代表、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原書記、江蘇省「百名示範」村(社區)書記張英纓表示:「這一年來,古城里的古建老宅更‘熱’了。社區組織了工作人員,把平江路周邊這些老宅寶貝瞭解清楚,在保護修繕過程中,我們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使這些老宅子煥然一新。」
《江蘇典藏誌·經部》《南樞誌》《泰州學派:儒家精神與鄉村建設》……今年12月「江蘇文庫」數據庫軟件平台再次迎來上新,讀者一鍵就能通曉千年文脈。從2016年開始,江蘇啟動實施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計劃編纂出版《江蘇文庫》3000冊,成為「盛世修文」的重大工程和率先實踐。截至去年年底,《江蘇文庫》已推出出版成果千餘冊。
總要來一趟江蘇吧,遊客「流量」正成為消費「增量」
初冬時節,江蘇大地秋冬美景「同框」,漫步南京棲霞山賞紅楓盡染,走進鹽城黃海濕地看「紅色地毯」,太湖黿頭渚迎來一年一度的冬季觀鳥季……近年來,越來越City的江蘇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2023年,全省文旅消費總額5366億元,佔全國文旅消費9.74%,繼續位居全國第一,遊客「流量」正成為消費「增量」。
未來,江蘇人在家門口就會有世界級的優質文旅體驗,江蘇正在打造世界級的著名旅遊目的地:培育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遊廊道、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廊道、揚子江世界級城市休閑旅遊帶……
不止看詩和遠方,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的文化產品越來越成為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必需品。爆火的民族舞劇《紅樓夢》自首演以來,場場售罄,被網民讚為中式美學「天花板」。民族舞劇《紅樓夢》由江蘇大劇院出品,自2021年以來,已走過34座國內城市,演出270餘場,與約45萬名觀眾雙向奔赴。今年9月首次出境在新加坡演出,更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張力和當代審美帶出國門。
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去年的5800億元左右,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二。不斷攀升的數字,是江蘇寫在十年間的答卷,是江蘇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有力證明。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江蘇篤行不怠,勇擔「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重大任務,繪就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畫卷。
現代快報/現代+ 記者 高達 曹德偉 張曉培 徐夢雲
(文中部分圖片由世業鎮、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