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啟未來:搶佔新高地,人形機器人「苦練」家務

經濟「展翼」開欄語

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從工業生產領域持續穩健的增長,到綠色經濟浪潮的全面興起;從城市「引力」驅動下的資源高效集聚,到科技智造引領的創新浪潮;再到金融體系結構的不斷精進與升級,中國經濟正以多元化的姿態,在多個關鍵維度上穩步向前。

為了描繪當前中國經濟在復甦與轉型中展現出的非凡活力與廣闊前景,新京報貝殼財經特推出經濟「展翼」專題報導,通過詳實的數據與生動的案例,講述工業製造、綠色騰飛、城市「引力」、科技智造以及金融結構優化等多維度的中國經濟新故事。

在銀河通用聯合實驗室中,一場關於未來科技邊界的探索生動上演。

一隻流線型設計的機械手臂,宛如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裝置,隨著啟動指令的下達,機械手臂瞬間「甦醒」。它那裝有高精度傳感器的「眼睛」開始快速掃瞄桌面,每一個物體的輪廓、大小、位置都被一一捕捉。

緊接著,機械手臂伸出經過精密機械設計的「手指」,輕巧地捏起了桌面上的玩偶,隨後又毫不費力地抓起了一個易拉罐。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當機械手臂面對透明水瓶時,展現出更為深邃的技術底蘊。經過計算,穩穩地抓住了水瓶,整個動作一氣嗬成,充滿科幻色彩。

這一幕,不僅展現了機械手臂在物體抓取技術上的高超水平,更讓人感受到未來科技的無限可能。

「機器人要抓取透明物體並非易事,一般拉說,機器人抓取物體需先通過深度相機計算距離,而透明高光物體對深度相機發射的紅外斑‘並不友好’,所以在機器人的視野中,該物體呈現無物或形態殘缺的狀態,因此也就無法抓取物體。」銀河通用機器人產品總監朱輝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機器人「搶跑」,背後是未來產業的謀劃佈局。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產業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如今,北京已然站上「智高地」,在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領跑,併成為引領全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AI第一城」。

機器人的「暢想」:入戶照顧老人

銀河通用聯合實驗室陳列著數隻機械臂,它們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有些機械臂被用於模擬抓取家電物體,如鍋蓋以及冰箱、櫥櫃門等開關操作。有些專門針對透明物體的抓取展開訓練,有些則聚焦於衣服疊放等技能的訓練。

透明物體的抓取也克服了一番困難。銀河通用在創始人兼CTO王鶴的帶領下,搭建了物理仿真合成數據訓練模型,使機器人能夠識別物體的殘缺部分並形成完整幾何形狀,以實現透明物體的抓取。

機械臂正在抓取物體。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攝機械臂正在抓取物體。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攝

銀河通用僅成立一年多時間。據朱輝介紹,不到半年,銀河通用就推出了自己的樣機,並且於今年6月正式發售了G1大模型機器人——Galbot,這是一款輪式、雙臂、身體可摺疊的人形機器人。

銀河通用使用仿真合成數據驅動機器人,並自研了千萬級的場景數據以及數十億級的抓取和導航數據,在合成數據的驅動下,目前Galbot已實現抓取隨機放置的透明、高光等物體,成功率在95%以上。

如今,Galbot已經在工業和零售場景中落地測試,主要承擔商品取補貨、門店監控以及分揀物品、裝載等工作。此外,公司還在教育、物流、康養醫療、家庭等場景不斷探索。

談及機器人何時走進千家萬戶,朱輝透露,銀河通用團隊預計在未來5-10年實現這一目標。「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當下整個產業尚處於極為初期的階段,而家庭環境是極為複雜的場景。就拿機器人技能訓練來說,解決每個技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以及海量的數據,並且安全性也是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機器人賽道上,並不缺乏「炫技」。

在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工程師通過操作手中的傳感器裝置,一台人形機器人便以相同的姿勢抬起手臂,穩穩地抓住前方模具。據介紹,機器人抓取後的運動數據將會被收集,為工程師調整機器人動作參數和算法提供參考。

此外,研究人員還構建了多種地面場景,涵蓋沙子路、石頭路等多樣化路況,目的是使機器人能夠在不同路面上展開針對性訓練,不斷提升行動能力與穩定性。

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春枝介紹,今年4月,創新中心發佈了人形機器人「天工1.0LITE」,4個月後,「天工1.1PRO」「天工1.2MAX」以及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天軼」面世。目前,「天工」機器人已實現流暢的手眼協調、手眼交互等功能,同時還可在斜坡、樓梯、草地、碎石、沙地多種複雜泛化地形中實現平穩移動。

「天工」正在複刻人類動作。受訪者供圖「天工」正在複刻人類動作。受訪者供圖

未來,「天工」機器人的進化仍將集中在本體、運動控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三個方向。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高性能具身智能體「開物」正加速開發。至於全身移動操作能力很快將有所突破,「到時候人形機器人就可以實現一邊走一邊彎腰撿東西的複雜操作」。

創新中心也醞釀著走進千家萬戶。「家庭服務領域對人形機器人的智能程度要求較高,未來人形機器人也會深入家庭,提供做飯、修剪草坪、照顧老人的服務。」李春枝設想,這一場景在10年內就可以實現。

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看到,目前,創新中心的展廳正在進行全面升級,將打造一個立足全球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展示平台。

產業變革浪潮搶先機,未來產業成投資「土」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機器人往往被視作「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包括星動紀元、宇樹科技、銀河通用在內的多個「明星」企業,均獲得億元級融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12月初,今年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已經超過50件。

李春枝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表現出對機器人產業的高度熱情,「我們作為最好的投資標的,目前有非常多的國內頭部資本在與我們接觸。」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到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到203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全國各地加速未來產業佈局方興未艾。2023年9月,北京印發《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面向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領域,打造未來產業策源高地。到2035年,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北京佈局了20個新領域新賽道,涉及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商業航天等細分產業。邁入2024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北京已出台一批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服務業2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未來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態勢,包括工業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均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產業的創新性和前沿性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對經濟拉動的效應已初步顯現。儘管具體經濟貢獻數據可能因產業發展階段和統計口徑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未來產業在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就業、提升國家競爭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近年來,未來產業領域的企業融資和研發投入都在不斷升高。我國在未來產業的應用和技術方向都有大量佈局,這些產業大多仍處於培育和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體系。從長遠來看,未來產業有望在技術應用成熟後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同樣加速飛天。泰伯智庫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商業航天發射次數達到27次,這一數字超過了2023年全年。2024年上半年,中國商業航天披露的融資金額為118.4億元,較去年上升372%。

為了在全球產業變革浪潮中搶佔先機,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多地發佈了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規劃和實施方案,致力於打造具有賽前分析性、創新性與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其中,作為較早佈局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上海提出,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已針對核電產業、商業航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多個細分領域出台多方面發展措施。

朱克力表示,各地紛紛發佈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現出對未來產業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未來產業發展熱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積極看待這一趨勢,加強政策協同和區域合作,共同推動未來產業健康發展。同時,也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風和資源浪費,確保未來產業發展能夠持續穩健地推進。

家庭服務領域對人形機器人的智能程度要求較高,未來人形機器人也會深入家庭,提供做飯、修剪草坪、照顧老人的服務。這一場景在10年內就可以實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編輯 王進雨

數據整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數據分析師 董怡楠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