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運河的一封信丨水利人卞新盛:一泓「南水」向北流 古老運河煥新韻
以心為筆,記錄運河悠久歷史文化;以情為墨,書寫運河沿岸時代變遷。在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之際,江蘇省委宣傳部聯合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專題《寫給運河的一封信》。
video
今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週年。10年間,這一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之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上,使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彙入淮河、黃河和海河流域,造福萬千百姓。
卞新盛,是一位參與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運行管理工作12年的水利人。大學畢業後,他加入了南水北調江蘇水源公司,正式成為了一名南水北調工作者。
卞新盛說,大運河不止是一條運輸貨物的河道,更擔負起了從我國南方向北方輸送水資源的重任。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從長江幹流,揚州江都的三江營附近取水,經江蘇省揚州、淮安、宿遷、徐州四個地市,通過泵站工程,利用電把水從低處往高處打,通過13個梯級的泵站,相當於一個樓梯、一個樓梯地上,最終把水打到東線的最高點,然後再一路向北自流,到達河北、天津,另一路到山東煙台、威海、青島。
對於卞新盛來說,他的工作就是通過調度手段,安全、高效地將水,通過運河的脈絡輸送至目的地。為了更加瞭解運河的習性,製定並優化出合適的調度方案。
卞新盛說,每天上班他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時間啟動調水合不合算?走哪條線路合算?能不能少開幾座泵站?因為往往一個科學的決定就能降低很多的成本。
他回憶:2019年三、四月份,當時洪澤湖的水位比較高,舉個形象的例子,洪澤湖水低的時候,好比從一樓扛1袋大米上5樓,中間可能需要在3樓安排一個人接力,這樣就不會太累,但是當洪澤湖水位高的時候,就相當於扛米的起點直接到了2樓。卞新盛和團隊立即就做了一個決定,沒有開啟泗洪泵站,直接由上一個梯級的睢寧二站抽洪澤湖的水,相當於隔了一個梯級把水往北方打,總體節省了500個KW,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雖然辛苦了點,但是每次順利完成調水任務,卞新盛都會無比高興,在前輩和同事的幫助下,他和同事也逐步摸清了運河的「脾氣」,各級泵站與運河配合得也越來越順暢。
卞新盛說,相處久了之後,運河就好像是他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一樣,不僅他逐漸逐漸瞭解它的脾氣,適應它的脾氣,而且通過瞭解的不斷深入,也給他帶來了心靈上的滿足。工作過程中,每完成一項重要的事情,看到南水北調工程對於整個社會的貢獻,被世人所認可,就會感到無比滿足。
卞新盛介紹,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工程已累計向省外調水超80億方,按時、保質、足量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調水任務。借運河而建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線農業、工業、生活、航運、生態等各項用水需求,直接受益人口超4000萬人。
得益於調水,運河沿線的生態環境也持續向好,水文化韻味不斷濃厚,碧波綿延向北流,所經之處,俱是繁花似錦。
卞新盛說,作為一名水利人,他很驕傲的看到,南水北調,賦予了運河新的生命與使命。在未來的日子裡,他也將繼續盡全力,守護好南水北調工程,讓千里「南水」,惠澤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