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墩繡:家門口的「指尖經濟」
「乖巧貝貝」生產車間內的墩繡產品。
寸靜娟介紹墩繡技藝。
永昌墩繡是流傳在隆陽區的一種刺繡工藝,民間俗稱「掇繡、掇花、戳繡、戳花」。這一刺繡工藝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沉澱與發展,巧妙地融合了北方移民的精湛技藝與本地文化特色,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近年來,永昌墩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寸靜娟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永昌墩繡技藝,以「非遺+文創」形式和鄉村電商銷售模式,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在家門口就業的增收路。
隨著消費者審美觀念不斷變化,墩繡圖案愈發豐富多元,不僅有龍鳳呈祥、鳳穿牡丹等經典傳統圖案,大量極具當地特色的元素也被寸靜娟融入圖樣設計當中。墩繡產品實現了從傳統嬰童用品如背幺、娃片、圍腰等向裝飾掛畫、擺件、畫框、筆記本等文創產品的轉變,憑藉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實用價值,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為滿足逐步擴大的生產需求,寸靜娟想到了召集周邊擅長針線活的婦女,讓她們經過嚴格培訓後領料回家製作產品配件,在家門口實現靈活就業。就這樣,一個個看似簡單卻充滿溫情的「家門口的務工車間」應運而生,僅僅依靠一台縫紉機和幾根針線,寸靜娟的墩繡工作室就為200餘名婦女圓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在隆陽區永昌街道惠通社區民泰小區的寸氏墩繡工作室里,56歲的吳菊花正在交付自己精心製作的繡品配件,同時領取新的材料準備回家繼續勞作。她滿臉笑容地說:「這份工作,我做得既滿意又自由,收入也很可觀。」在「乖巧貝貝」墩繡生產車間,縫紉工李國華手法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將裁剪好的裹被布料平整地鋪好,推動著布料在針頭下勻速前行,確保每一處拚接都完美無缺。李國華坦言:「在這裏做縫紉工,每個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薪金月月準時發。」隆陽區婦聯主席段夢妹介紹:「為助力寸氏墩繡產業發展,婦聯積極作為,從創業貸款上給予扶持,努力爭取項目資金,用於培訓失地農民中的留守婦女,助力她們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2022年,寸靜娟敏銳洞察到電商的廣闊前景,勇敢地涉足電商直播領域。在直播中,她全方位展示墩繡的製作流程,深入講解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並適時推出十二生肖香包、醒獅香包等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成功吸引了眾多網民的目光,讓永昌墩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寸靜娟感慨:「從不懂到不斷學習、總結,我們一路摸索前行,現在註冊了‘永繡坊’商標,專注於研發文創產品,讓墩繡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通過不懈努力,寸靜娟廣泛傳播墩繡技藝,產品遠銷昆明、大理等地,年產值達200餘萬元。她用實際行動,讓更多人在家門口收穫了就業機會和增收喜悅,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楊豔鵬 通訊員:張曉玲 陶江龍
編輯:龔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