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密碼》勾欄瓦舍像建主題公園一樣去做丨導演談

《清明上河圖密碼》講述了桑治朝時期趙不尤(張頌文 飾)、溫悅(白百何 飾)等一家五口人,從解決家庭內部矛盾到共同抵禦外界壓力的成長故事,以小家為切口,展現了一幅濃濃煙火氣的桑治朝生活畫卷。日前,該劇導演楊帆接受採訪表示,劇中每棵樹、每座房、虹橋汴河,都是按照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畫作進行的複刻,其中創作的基本原則是,要根據清明上河圖里桑治朝的房子真實樣貌複原,「比如第一集出現的勾欄瓦舍,當成現在的主題公園一樣去做,表現一些桑治朝獨有的表演。」

《清明上河圖密碼》還原了桑治代勾欄瓦舍。

趙不尤始終堅守自己內心那盞燈

《清明上河圖密碼》改編自冶文彪的同名系列小說,以桑治朝為背景,講述了趙不尤、溫悅一家人屢破奇案,守護東京城百姓平安的傳奇故事。趙不尤本是大理寺的貼書小吏,只想過平凡的煙火日子。妻子溫悅一心只想置宅購田,一家人時常吵吵鬧鬧卻也其樂融融。一次意外,一家人被捲入轟動四方的梅船大案中。與此同時,東京城中湧現諸多離奇之事,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似乎都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悄然操控,疑雲密佈……趙不尤、溫悅一家於畫中尋覓線索,在迷霧中探尋真相,守護盛世清明。

該劇圍繞「家庭」這一構造社會的基本單位,讓一家五口在不同案件中各為戲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人物關係發展融於生活流和探案故事里。在導演楊帆看來,在《清明上河圖密碼》這個故事中,家庭中的情感核心是趙不尤和溫悅夫婦,他們恩愛十五年,既有愛情中的相濡以沫,也有親情中的陪伴守護;再加上性格倔強但沉穩聰慧的弟弟,脾氣火爆但善良可愛的妹妹,大智若愚卻又樂天派的老爹,整整齊齊地構成了東京城普普通通而又絕不平凡的一家人。「這個小家與我們現代人一樣,也擁有著煩惱、憂愁或是快樂、期待。」導演楊帆表示,一家五口風格迥異,但都有各自的人物弧光。「一家人的成長,體現在從解決家庭內部矛盾到最終共同抵禦外界壓力的轉變過程,詮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也揭示了家庭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

張頌文飾演大理寺最底層的貼書小吏趙不尤。

在敘事上,《清明上河圖密碼》不囿於以單元結構推進罪案,而是以畫卷移動的方式敘事。監製、總編劇汪啟楠表示,《清明上河圖》原著本身堪稱描繪桑治朝社會的「百科全書」,在影視化改編創作中,要把市井煙火氣,老百姓的生活氛圍還原出來。劇作以普通老百姓的命運為主線,視角裡面基本很少出現貴族高官的形象,都是著眼於普通老百姓,「趙不尤這個人物的塑造,小說里有一句人物判詞是‘以我心燈一盞,照他長夜寒天’,要把趙不尤這個看上去很普通、但始終堅守自己內心那盞燈的人物的精神底色給刻畫出來。」

趙不尤和溫悅夫婦。

還原中華民族美學和古代生活

該劇按照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畫作進行複刻,還原主城區的房屋、虹橋、漕船、攤檔,創作團隊參考《東京夢華錄》《宣和遺事》等歷史資料,實地走訪並邀請了諸多非遺傳承人參與創作與表演,在還原桑治朝響堂唱菜、點茶文化、桑治朝槽船與古建築的複原工藝、勾欄瓦舍中的濮陽大弦戲及藥發傀儡等「吃,玩,演」的過程中,展現桑治朝繁榮風貌市井之美。

據導演楊帆介紹,劇中每棵樹、每座房、虹橋汴河……都是按照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畫作進行的複刻。其中,參與構思設計和建設的有古建築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造船大師、禮儀指導、影視劇服化道專家等近30人。「比如簪花,桑治朝男女都佩戴簪花,瓦子進門給你簪花,就相當於是門票。在瓦子大門外設置了一個煙花叫藥發傀儡,它是一堆小人偶在上面,煙花噴起來之後,小人偶能在上面去轉,現在能夠做這個東西的人本身就很少了,我們就去找非遺手藝人去學。」

該劇按照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畫作複刻場景。

美術指導孫健表示,桑治朝的審美是比較偏簡約的,顏色也都是比較喜歡淡雅的,《清明上河圖密碼》這部戲更多聚焦的是市井百姓,更貼近平常百姓的生活,相對來說更注重的是物件的功能性,體現市井的煙火氣,器物使用質感很強的功能性。「複原是相當於在一個空地上,按照比例把整個清明上河圖重要的場面都靠搭景的方式給複原出來。也希望這個東西是真實厚重的,讓人能覺得時間是從這有流逝過的感覺,包括場景列根定會有新舊的變化,把這些時間給建築帶來的變化,比如房屋的年久失修屋頂變形,柱子時間久了受力會有彎曲,木結構塌陷形成的變形,這次搭景的時候把這些點都還原了。」

關於市井風貌的氛圍營造,孫健表示,更多從實用角度或者是生活邏輯去考慮,比如說趙不尤家裡出現的生活用品,桑治朝的時候已經有牙刷和牙粉了,包括灶具、清潔的,生活用品幾乎是按照古法的記載一點點做出來的。關於茶具在劇中也做了還原,以前的茶是抹的,一點點磨出來再衝。桑治朝商業發達,老百姓的基礎審美水平在線,整個民間對琴棋書畫等美學元素也是比較開放的態度,所以在佈景的時候會考慮到,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家裡,可能也會有很精緻的插花,家裡也會留一套相對精緻的茶具,「大家對審美的需求,肯定是都有的,也會根據他們的生活水平做一些排布,用一些偏淡雅一點的,低對比度和低飽和度的用色。」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