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上「洋掌櫃」 | 鍾情石庫門的俄羅斯餐廳女掌櫃
掌櫃:熱妮婭(Boyar Evgeniya )
店名:Borsh&Kompot羅桑治娃娃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定西路
Borsh&Kompot羅桑治娃娃,是一家俄羅斯風味的餐廳。這家小館坐落在比鄰長寧區中山公園的鬧市區。愚園路定西路口,車水馬龍。中山公園地鐵站8號口上來的人們路過「羅桑治娃娃」往往會不由自主放慢腳步,感受撲面而來的俄羅斯式熱情。
為去中國工作而學習中文
餐廳掌櫃熱妮婭出生於烏克蘭。一歲時,父母因工作需要把她帶到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海參崴。母親在當地一家圖書館從事圖書管理工作,熱妮婭和妹妹在圖書館的書架間躲貓貓,是兩人印象深刻的童年遊戲。
「我成長的小鎮,人與人關係淳樸、簡單,每個人都真誠地對待彼此。」熱妮婭也因此把真誠待人作為人生準則。在母親的指引下,她學習了英語。高中畢業後,經過幾年的努力,熱妮婭考上了當地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學製是5年製,我主修中文翻譯。我當時是想以後能去中國工作。若去不成,會中文在俄羅斯當地也會有較好的就業前景。」熱妮婭說。
如願落腳上海,鍾情石庫門
大學畢業後,熱妮婭在海參崴工作。2008年,她萌生了進一步進修中文的想法,於是申請就讀中國的學校,並於2009年到了山東省青島市。一年的留學生活堅定了她留在中國工作、生活的想法。在青島的一家俄羅斯貿易公司,她迎接新的挑戰。「公司經營速凍食品等外貿商品,經常會把我派去中國各個城市開展業務,我也有機會瞭解中國的不同城市。」熱妮婭說。
工作3年後,熱妮婭申請調到上海公司上班。2017年,她定居在了上海,開啟了她的「海派生活」。「上海的民居石庫門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它的外形,內部構造,還有它置身於現代化城市天際線中所獨有的感覺讓我心馳神往。」
里弄生活漸趨安穩之後,熱妮婭又動起了另一個「小心思」:學烹飪。「我一直對烹飪情有獨鍾。在上海安定下來後,我辭去了貿易公司的工作,並在一家餐廳的廚房找到了工作。」熱妮婭說,餐廳老闆並沒想到「洋學徒」會說中文,更沒有想到的是,幾年後,「洋學徒」化身成了「洋掌櫃」。
是餐廳,也是文化傳播驛站
廚房的工作幫助熱妮婭學到了不少手藝。兩年多的後廚實戰,她學藝的同時也把俄羅斯風味引進到了餐廳。隨著越來越多的來自俄羅斯、烏克蘭以及中亞地區的客人湧入餐廳,熱妮婭開始意識到「市場」的存在,並開始為自己經營一家餐廳做準備。
「當我有了獨立經營的想法後,我就開始儘可能多地結識朋友,為未來的餐廳招攬顧客。然後,我們開始為朋友舉辦私人晚宴,他們會邀請自己的朋友,這樣我們就有了更多的曝光機會。」熱妮婭娓娓道來關於創業前期的準備以及考慮。
「上海有很多俄羅斯人,我堅信俄羅斯餐廳在上海會受到歡迎。」經過近3年的準備,2020年的冬季,「羅桑治娃娃」正式開張。
為什麼叫「羅桑治娃娃」呢?「羅桑治是俄語Борщ(俄羅斯)的音譯。這款發源於東歐並在遠東盛興的‘紅菜湯’可以說是俄羅斯菜的標誌。而娃娃就是指俄羅斯的套娃,把羅桑治湯和俄羅斯套娃結合起來做店名,我想是一家俄羅斯風味餐廳再好不過的店名了。」熱妮婭解釋道。
烏克蘭的大蒜小麵包、奧利維爾、俄式薄餅、北極紅點鮭餃子、格魯吉亞卡里餃子……各式各樣的俄羅斯及高加索、東歐地區的小吃都能在「羅桑治娃娃」尋覓到。熱妮婭稱她的餐廳是「小館」,近15平方米的就餐區域確實「小」,但「羅桑治娃娃」給人們味蕾所帶來的驚喜或許會很「大」,因為熱妮婭想把家鄉的風味帶到「東方明珠」,讓更多的人們品嚐到她家鄉的味道。在「羅桑治娃娃」,熱妮婭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入店的客人,並儘可能地用中文接待食客,即使是「洋面孔」也不例外。「我是想讓客人們知道,我是個會講漢語的‘洋掌櫃’。」熱妮婭笑著說。
經營餐廳後,熱妮婭比過去「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活要忙碌。營業日,她基本在23時後才能回到家。「當然,我是有休息日的。」熱妮婭說。休息日,「天大的事」都不能阻擋她放鬆一下自己——去寶山體育中心看一場女籃比賽,或者到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聽一場「東方市民音樂會」,又或者在日落時分,在蘇州河畔徜徉。
每年,熱妮婭都會回到海參崴探望家人,把一年的收穫和家人分享,告訴他們來自中國的有趣故事。
桑治聖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