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之路 | 安徽這裏,為何能「刷」出一個百億鎮?

編者按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強則縣域強。我省以打造縣域經濟增長新引擎為目標,加快開展縣域特色產業,已培育形成72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縣域產業發展從何處破題發力,傳統產業在縣域能否再放光彩、集群成勢?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採訪組深入縣區開展調研報導,推出《「冠軍」之路》特別策劃,立體呈現我省縣域冠軍產業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

本期推出《安徽這裏,為何能「刷」出一個百億鎮?》。

晨曦初照,城市的馬路上,環衛車緩緩駛過,車身兩側的環衛刷清掃著路面的灰塵與雜物;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工業廠房裡,大型機械上的專用刷具正飛速運轉……但鮮有人知曉,這些功能各異、應用廣泛的刷子,大多數源自同一個地方——潛山市源潭鎮。

有人的地方就有刷,有刷的地方就有源潭刷。源潭,這座「山裡的刷業之都」,環衛刷、工業刷、民用刷分別佔國內市場份額90%、70%、30%,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帶動全鎮近一半人口就業,更是形成了便捷的「20分鐘就業圈」。

在源潭,一把小小的刷子,「刷」出了一條致富路。

篤行 「刷」成百億市場

走進潛山,「源潭刷藝小鎮客廳」是必打卡之處。從小小的油漆刷,到幾米長的工業輥刷;從柔軟的毛刷,到鋒利的鋼刷;從傳統的手工刷,到高科技的納米刷……成百上千、功能各異的刷子,整齊擺放在展廳里。

「有兩把刷子」這句話來形容源潭製刷產業再也合適不過了。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地走南闖北的「背包客」在兜售過程中敏銳捕捉到工業刷和環衛刷的廣闊市場前景與豐厚利潤,於是開始嘗試生產,製刷方式也從純手工逐步轉變為半機械化。進入新世紀後,為推動「個轉企」「小升規」,當地政府建起民營經濟園區,引導散落的小微製刷作坊入園,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生產。2009年,源潭獲評「中國刷業基地」稱號,隨後又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籌辦省級潛山源潭經濟開發區。2019年,源潭更是榮獲「中國刷業之都」稱號,開啟了刷都時代。

從最初的背包客到家庭小作坊,再到中國刷業基地,最後到中國刷業之都。源潭製刷歷經5個時代,4次騰飛,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精彩蝶變,成功打造出了百億級別的刷業市場。

風景絕佳處,璀璨新源潭。源潭製刷的發展不僅是產業規模上的擴張,更體現在產品類型的豐富和產業層次的提升上,從單一的油漆刷到涵蓋環衛刷、工業刷、民用刷三大品類,形成「千種產品、萬種型號」。同時,從低端產品逐步發展到高端刷絲、液晶顯示屏滾刷等中高端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隧道盾構機、遠洋艦艇、飛機等「國之重器」。此外,源潭的發展早已不局限於刷具的生產製造,而是形成以刷業為核心,逐步衍生出原材料生產、刷產品加工、研發創新、銷售推廣、信息服務、物流配送等多個相關行業,一個完整且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體系正在這座刷業小鎮蓬勃興起。

源潭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當地政府秉持的「企業做產業,政府做生態」發展理念。一把小小的刷子,為源潭鎮「刷」出了致富路,也「刷」成了百億級別的大市場。

精研 「刷」出品質升級

在潛山,流傳著「師傅被徒弟打敗」的說法。

究其根源,原來源潭並非刷業的源頭,其製刷手藝最初是從鄰近桐城的青草鎮等地「偷學」而來,但源潭人憑藉著腦子活、能吃苦、敢闖蕩的精神,開啟了艱苦創業之旅。一批「刷一代」不斷傳承技藝,帶出了「刷二代」「刷三代」,現已形成了全民製刷、愛刷、護刷的濃厚氛圍,如今源潭刷業也在行業中脫穎而出,佔據領先地位。

潛山市和源潭鎮黨委、政府也順應民意、順勢而為,始終對企業「高看一眼」,一屆接著一屆干,歷經多年,從未懈怠。

然而,「小刷子」也有「卡脖子」難題,破解之道唯有創新。儘管刷子製作原理並不複雜,卻蘊含創新可能。鑒於刷業市場的靈活多變,源潭製刷人積極鑽研、深入琢磨,全力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製化需求,在源潭就沒有你買不到的刷子。

「讓年青人做衛生成為樂趣」,安徽力潔刷業有限公司自2021年成立以來發展形勢強勁。「今年6月份新廠房開始投產運行,短短幾個月時間,公司就已經開始盈利,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預計今年年底產值能達到35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儲德節侃侃而談。

這家專注於家用清潔設備和清潔用刷的「新星」製刷企業,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迎合90後、00後喜愛,不斷「刷」出創新產品,如縫隙刷、鍵盤刷等,以「創意」驅動發展,為源潭刷業品質提升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

近年來,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浪潮,源潭製刷企業搶抓機遇、主動作為,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改造,推動企業「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

走進安徽環美刷業股份有限公司,3個生產車間機器轟鳴,一台台智能化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各種工序。

「我們企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新建了17000平方米的數字化生產車間,並組織研發人員加強技術創新,如今自動化、智能化的製刷生產線已經扛起企業產能‘大梁’。」現已是公司負責人的徐焰苗,當年也是從一家小作坊發展起來的。在他的帶領下公司不斷將技術創新與設備改造相結合,推進產業升級;將現代數智技術與技改項目相結合,挖掘新質生產力,為整個源潭刷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闊步 「刷」向國際舞台

全省第一個落在鎮里的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第一個設在鄉鎮的「公用型保稅倉庫」……走進源潭,不難發現當地整合跨境電商產業園、保稅倉庫、中外運報關窗口等,助力更多刷業企業「走出去」。

「我們源潭,20世紀90年代開始接外貿訂單,直至近幾年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從2021年7月1日源潭鎮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後,幫助電商企業由‘小亂散’走向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現在很多在上海、廣東、浙江從事電商行業的年青人,都回到了家鄉,助力家鄉電商事業發展。」安徽省製刷商會秘書長丁躍進向記者介紹。

據瞭解,跨境電商產業園目前已孵化了26家企業走向國際,二期即將2025年投入使用。園區採用入駐+孵化模式,並實施動態管理,企業業績達成後就順利「畢業」,然後不斷加入新企業進行孵化。

「我現在的辦公場所都是免水費、免電費、免租金、免物業費、免寬帶費的,當初拎包入園後,就專注走定製電商這條路,接到訂單後,父親的工廠就開始生產」。說這話的是安徽海思達刷業有限公司電子商務負責人李辰,是位90後「刷二代」,而他的公司正在園區孵化中。

李辰向記者介紹,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家製刷小工廠,畢業後就從上海回到潛山源潭,投身到家鄉製刷業的電商發展浪潮中。跨境電商的興起,讓李辰父親工廠的刷子「走出去」多了一條新路子。

埃斯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電商部負責人張道順也是眾多返鄉創業者中的一員,2018年從北京回到家鄉開啟創業之路。

「我們源潭就是一個小鎮,但家鄉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快速發展,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物流都有,這在一個小鎮上是很難得的。而我們今年的銷售額預計900萬,其中海外銷售額佔四成,主要是以temu、阿里國際站為主,後續我們將開通亞馬遜,不斷擴大海外份額。」張道順的經歷是源潭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人帶著技術、理念和熱情回到家鄉,基於家鄉的產業基礎和政策優勢,在跨境電商領域大展拳腳。

一把小刷子,蘊含著大能量,正闊步「刷」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山高人為峰,路遠腳更長。潛山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由弱散形成集群,由低端轉向高端,從境內走向國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生動範例。(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調研採訪組 吳秀梅 王大誌 劉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