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遺產守護人丨她33年如一日 他們每天24小時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周牧、杜宇)清晨七點,氣溫低於零攝氏度,西遞村里還飄著淡淡晨霧,70歲的胡曉雯和往常一樣,準時打開敬愛堂的大門,「吱呀」的開門聲在安靜的古村中清晰可聞。

  先清掃天井的青石板地面,再檢查木柱和房梁有無腐蝕情況,「這麼多年了,幾乎每天早晨都是這樣。」胡曉雯說。這已經是她擔任敬愛堂文保員的第33個年頭了。再過一個多小時,這座有400多年歷史的祠堂就將熱鬧起來,迎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

  12月18日,胡曉雯在敬愛堂內打掃衛生。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2月18日,胡曉雯在敬愛堂內打掃衛生。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此時,在離西遞村十餘公裡外的宏村,41歲的舒建軍正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從前一天上午8點開始,他每次值班要持續24小時。作為宏村鎮專職消防隊的隊長,下班前,他需要和接班的同事做好交接,比如夜間巡邏發現了哪些問題,村里消防設備有無報警等,交代清楚後他才放心離開。

  12月19日,舒建軍(右)與同事謝曉強在黃山市宏村內進行日常巡邏。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12月19日,舒建軍(右)與同事謝曉強在黃山市宏村內進行日常巡邏。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胡曉雯和舒建軍所在的西遞和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兩座村莊均有近千年的歷史。它們依山傍水,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2000年,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上圖為12月18日拍攝的西遞村,下圖為12月19日拍攝的宏村(拚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上圖為12月18日拍攝的西遞村,下圖為12月19日拍攝的宏村(拚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敬愛堂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是西遞村中最大的祠堂,佔地面積超過1700平方米。胡曉雯自1991年成為敬愛堂的文保員起,她3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敬愛堂的保護工作中。一磚一瓦、一椽一木、一榫一卯,祠堂內的每一個角落,她都很熟悉。每天早晚,胡曉雯會對敬愛堂進行全面清潔,「牆壁、柱子的縫隙和楹聯後面尤其要注意,經常會有蝙蝠留下糞便,要仔細清掃乾淨,否則會特別難聞。」類似的經驗,她已經總結了很多。

  從早上開門到下午關門,胡曉雯幾乎全天都待在敬愛堂里,「這裏很多木結構,遇到吸煙的遊客要立刻勸阻,防止火災隱患。」除了管理工作外,她還經常進行義務講解,「我喜歡給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們當導遊,給他們介紹敬愛堂的建築特點、西遞村的風俗文化,我就是本村人,我為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胡曉雯說。

  12月18日,胡曉雯(中)在敬愛堂內為遊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12月18日,胡曉雯(中)在敬愛堂內為遊客講解。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與胡曉雯的事無鉅細不同,規律性的「值守、巡邏、上戶」是舒建軍工作的主要內容。宏村鎮專職消防隊共有9名隊員,他們24小時值守。「宏村的建築大多是磚木結構,防火是第一要務。」舒建軍介紹,做到及時響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我們全天候巡邏,白天查看有無電線裸露、飛線充電等現象,晚上則要提醒商戶閉店時及時關電源、關火源。」除了日常巡邏外,他和同事要定期對村里的商戶、民宿等進行消防檢查,今年以來,他帶隊排查的消防安全隱患就超過130項。

  在監控中心,電子屏幕佔據了一整面牆。「這是宏村智慧消防監測平台,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全村重點建築、消防設施、消防水源的互聯互通。」舒建軍介紹,這些年來,科技手段在消防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宏村的重點建築里都安裝了溫感、煙感、燃氣等各類報警器,並有一鍵求助功能,哪一戶發生報警,信息會立即反饋到我們監控中心。」

  12月19日,舒建軍(前)與同事潘建生使用宏村智慧消防監測平台對宏村消防整體情況進行監控。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2月19日,舒建軍(前)與同事潘建生使用宏村智慧消防監測平台對宏村消防整體情況進行監控。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我們正和多個院校、企業合作,測試電氣火災監控設備,打算將來在村里普及。我還想招聘更多年輕、高學曆的人才加入我們的隊伍。」說起接下來的打算,舒建軍滔滔不絕。「現在身體好著呢,只要健康,就會一直幹下去。」胡曉雯笑著說,「我喜歡這份工作。」(影片報導員:吳澤偉、胡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