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海淘爆火,大批「老外」衝進中國電商

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一場悄無聲息的購物革命正在上演。

衣服、背包、小家電、數碼產品等,全球消費者的「購物車」里的「中國製造」越來越多了。「反向海淘」,讓遠隔重洋的萬物皆可來到身邊。

曾經,國人熱衷於在海外電商平台上搶購商品,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外(海外消費者)」,包括留學生和海外華人,在雙十一、雙十二、聖誕節期間,如同發現了寶藏一般,湧入中國電商平台。

他們在淘寶、拚多多、京東等中國電商上盡情選購各類「中國貨」,反向海淘已然成為一種熱門趨勢。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的魅力與日俱增,直播電商等獨具中國特色的電商新模式,也散發著獨特吸引力,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在中國加速崛起,「中國智造」「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煥發出新的活力。

反向海淘「李佳琦」?中國製造跨越重洋成「肥豬肉」

聖誕節前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國外影片網站Youtube、國外影片應用程序TikTok上檢索發現,有大量的影片創作者在生產如何在中國電商平台上購物的影片教程。中國商品以其豐富多樣的品類和高性價比正在吸引著全球消費者。

22歲的Amelia(艾比利米拿)是一名留學生。從2022年11月以後,她一直生活在遙遠的新西蘭奧克蘭。

「這裏的物價真的太貴了,生活用品的選擇也特別少。」Amelia無奈地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說道。她算了一筆賬,在中國電商上,一款款式精美的手機殼只要30元以內,而在奧克蘭當地,類似的手機殼售價高達50紐幣(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兩百多元,價格相差近10倍。護膚品方面,奧克蘭本地可供選擇的產品寥寥無幾,而且不太適合華人膚質,價格卻貴得讓人咋舌。

國內外類似手機殼價格對比。受訪者供圖國內外類似手機殼價格對比。受訪者供圖

於是,Amelia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半年就在中國電商淘寶和拚多多上一次性採購大量生活用品,像抽紙、衛生巾、面膜等消耗品,還有各種文具、手機殼、小裝飾品等小物件堆滿了她的購物車。「我在拚多多、淘寶上買小物件,不僅選擇性多,還免運費,試錯成本低,性價比高。」她笑著說。

下單後,她會將物品寄到海運公司提供的廣東地址,然後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大約40天,這些承載著家鄉味道和實惠的包裹,就會跨越重洋,來到她的身邊。

31歲的十肴已經定居荷蘭多年。她的反向海淘之旅,也始於出國留學時期。「剛開始是因為海外中國超市的東西又貴又少,我就自己從國內背一些食品和調料過來。後來慢慢發現,國內的很多東西在荷蘭都買不到。」十肴說道。

她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她特別喜歡具有中國特色的物品,像漢服、中式配飾等,但這些在荷蘭當地很難找到。

「歐洲基本上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網站和應用程序,喜歡哪個牌子直接去官網買就行,老外相對還是比較傳統的,喜歡實體店消費,他們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社交,喜歡真實的消費體驗。」她還透露,荷蘭的快遞沒有那麼快,網上下單一般3-5天才會寄到家,只有部分網站可以做到次日達。

相比國外相對傳統的電商業態,十肴表示,國內近幾年新興的消費模式非常吸引她,比如直播帶貨,「我在李佳琦直播間里買了好多東西,美妝護膚、服飾配飾、家居小物和小家電等,只要能背回荷蘭的,我都買。」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購物清單。

十肴通常會把購買的物品先寄到國內家中囤起來,每年回國時再「人肉」背回荷蘭。她的媽媽會幫忙檢查物品的尺寸和款式,如果不合適就退換。「現在我90%的東西都在直播間買,質量基本沒問題,所以我很放心。」

消費者在直播間下單帶出國的囤貨。受訪者供圖消費者在直播間下單帶出國的囤貨。受訪者供圖

馬來西亞籍華人女孩sindy(珊迪)也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雖然人在海外,但也會像國內消費者一樣關注直播帶貨,線下買東西會考慮和直播間比價,「現在國內電商提供了海外付款方式,很便捷了,今年雙十一購買了幾千元商品,在11月底陸續到貨,在直播間購買國貨品牌很划算。」

十肴表示,荷蘭直播電商並沒有國內發達,「比如我看李佳琦在直播間,會詳細介紹產品,展示使用效果,頭部主播價格也有優惠,我比較相信他們的背書和篩選。」十肴說,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中國直播電商走向國際市場,讓更多海外消費者感受新興購物體驗,也改變外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便宜沒好貨」的刻板印象。

聖誕節臨近爆款或帶動整體銷量,商家備貨忙海外尋增量

承載著家鄉文化的國風商品,新興的直播帶貨形式,實惠的價格和便利的物流等,正在吸引著全球消費者。

與此同時,螢光穿戴甲、黑綠色號的口紅、反季小短裙……這些時下「國人不買單,老外很喜歡」的冷門單品,在雙十二期間意外在海外熱銷,成為老外熱衷「撿漏」的可愛商品。

隨著各電商平台在全球多個站點開啟包郵服務後,這些在中國市場上非主流審美的小玩意,在海外找到了新市場。來自中國各地的商家也熱衷於將「中國製造」「中國智造」的商品銷往全球。

yl nail手工穿戴甲店家小化表示:「國外對於款式和顏色的接受度會更高,且美甲市場在海外其實已經非常成熟,海外消費者對這個產品的需求量也是比較大。做出海生意以後,整體店舖銷量實現了翻倍增長,近30天,海外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250%。」

隨著海外訂單的增加,許多中國製造商開始調整生產策略,以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並加緊在年底備貨。

「日韓等亞洲國家的消費者喜歡彩色燈串,歐美等國家的消費者更喜歡白色燈串,我們不僅要備足用於裝飾聖誕樹的燈串和配件,適合掛在窗簾等其他家庭場景里的裝飾燈條也要提前做好倉發。」速賣通跨境賣家小豐說道。

小豐透露,她趕上了跨境電商全託管的第一波風口, 電商全託管可以讓她投入更多精力在開發爆款中,「其實燈具本身就是個節慶屬性很強的類目,聖誕節和萬聖節是最容易出爆款的時候,一款賣得好的燈串產品,馬上就能帶動整體銷量。」

不僅商品,中國電商平台在物流、支付等方面不斷優化,為海外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購物體驗。淘寶、京東、拚多多等平台與國際物流合作,提供多種物流選擇,並且在支付上也與國外支付方式接軌,降低了購物門檻。

「如果買的東西比較急,我就會選擇官方空運直郵,最快6個工作日就能收到包裹,就像魔法一樣快。」馬來西亞籍華人Terence(特倫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說道。在他看來,中國電商平台相比馬來西亞當地的電商平台,更加成熟,商品種類也更豐富,到貨時間差別不是特別大。

《2024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趨勢白皮書》提到,2024年海外零售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3萬億美元,海外零售電商佔零售總額比重為12.5%。海外市場的龐大體量、低電商滲透率與高增長率,成為中國商家拓展海外業務的底氣所在。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大約2.18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從企業年度註冊量來看,2014年行業迎來爆發增長以來,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註冊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並於2023年達到峰值,註冊量達5800多家。儘管在2022年稍有回落,但自2023年起又開始呈現出增長態勢。今年以來,我國已新增註冊相關企業5700多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9.1%。

反向海淘的興起,不僅是一種購物現象的轉變,更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全球貿易格局演變的一個生動縮影。它讓海外消費者盡情享受中國商品帶來的實惠與便利,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程子姣 實習生 馬炫伊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