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

12月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發佈了《中國鄉村研究報告2024》。《報告》顯示,我國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

記者瞭解到,《報告》聚焦糧食安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生活富裕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全面調研和判斷,並指出各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和待攻克的難點、痛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中國農科院供圖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中國農科院供圖

聚焦多領域熱點難點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報告》指出,保障糧食穩產豐產,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糧食產銷區的發展不平衡狀態。《報告》顯示,為縮小糧食產銷區發展差距,中央採取了多種補償手段,不斷加大補償力度,但仍未根本解決糧食主產區「財糧倒掛」的問題,產銷區人均GDP差距,從2004年的15054.56元,拉大到了2023年的37689.44元。《報告》認為,在保持中央對地方的縱向補償同時,未來應加快探索糧食產銷區之間橫向的利益補償機制。

《報告》對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富裕等領域,也同樣做了調研和分析。如產業興旺問題,《報告》認為,讓鄉村產業吸引更多就業,讓農民從產業中獲益,鞏固和提高農民在產業中的主體性地位,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方向。

在人居環境領域,《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國開展清潔行動的村莊超過95%,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從根本上扭轉了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髒亂差局面,大大提高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在農業農村現代化歷程中,傳統的農耕文化面臨多重挑戰。《報告》指出,勞動力流失、農業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退化等,威脅著傳統的農耕文化。因此,探尋農耕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歷史,對應對現代化影響、促進農業與社區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民公共支出在增加

實現共同富裕,是現代化發展的未來目標。過去多年中,我國先後實現了溫飽,戰勝了絕對貧困,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勝利。

《報告》顯示,我國農民生活富裕水平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中部地區提升程度最高。與此同時,農民生活水平、設施服務和生活品質等,均有顯著改善。

同時,《報告》也指出,農民生活富裕水平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其中,東北地區生活富裕水平最低,東區與東北之間的差距,大於東區與中西岸的差距。在生活水平方面,西岸地區最低,設施服務方面,中部地區最差,生活品質方面,東北地區最低。

《報告》認為,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率,影響著農民生活富裕的水平。如省域經濟的發展,可能導致城鄉差距加大,城鎮化率提高,則可能導致大量「空心村」「老人村」的出現,因此,需平衡好省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水平之間的關係。此外,金融聚集水平的提高,也會削弱省域經濟發展對農民生活富裕的提升和促進作用。

在支出方面,《報告》指出,2023年,農民用於居住、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等四項支出佔比高達46.3%,高於城鎮的36.2%。《報告》認為,農民支付的公共服務費用佔比較大、增長過快,應採取相應措施,提高農民公共服務水平,保障農民基本權益,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城鄉融合進入新階段

現代化歷程中,鄉村如何更快跟上發展的腳步,補齊發展的短板?當日舉行的研討會以「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與城鄉融合」為主題,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張合成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城鄉關係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明顯的特徵,「我們把各個階段歸類為5個巨大,新中國成立初,巨大的工農剪刀差,支持了現代工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後,巨大的勞動力數量進城,支撐了城市的發展。本世紀初,巨大的城鄉要素價格差,支撐了城鄉社會的發展。加入WTO以後,推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形成巨大的農產品市場空間。展望未來,城鄉融合加快,三農優正選展的理念和政策不斷推進,巨大的資本市場將為城鄉融合帶來巨大效益。」張合成說。

張合成。中國農科院供圖張合成。中國農科院供圖

隨著現代化的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張合成介紹,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農業農村優正選展」,二十大報告重提「農業農村優正選展」。

如何持續推動農業農村優正選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張合成表示,依據農民對鄉村建設的期盼,即產業興旺是最根本的安全感、設施完備是最直接的幸福感、服務便捷是最直接的獲得感、環境宜居是最牽掛的歸屬感。由這「四感」提升為「四度」,變為鄉村建設的關鍵四個抓手,即希望度、完備度、舒適度、便利度。

重構鄉村系統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放緩,如何發展鄉村,如何實現城鄉之間的融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表示,城市化減速以後,如何構建城鄉連續體,這是當前城鄉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整個鄉村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人口、土地、產業和村落,這四者共同構成了鄉村系統。同時,城鄉融合是一個城鄉連續體,從鄉村一直到都市圈,整個連續體的構建是我們打造城鄉融合最主要的形態。」

在鄉村系統的重構中,劉守英表示,「當前,鄉村發展面臨著土地碎片化、結構單一化等多種困難。而隨著居民的市民化,人地關係一定要重構,人地關係重構以後,逐漸形成土地的規模化,村落的適度集中,以此形成中國未來的鄉村形態。」

而在城鄉連續體的建設中,劉守英認為,縣域是關鍵環節,「縣城是城鄉連續體的腰,如在江蘇、浙江等地,縣域帶動鄉鎮、村莊發展,在構建城鄉連續體時就很容易,當都市圈和縣域產生聯動,其實也就和整個鄉村產生了聯動。在鄉村產業建設中也是如此,如一縣一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形成了一個以主導產業的規模化,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形成,這其中,沒有縣域這個關鍵環節,是很難實現的。」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