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鬆江站開通在即,服務中心如何佈局?道路建設進展如何?

上海鬆江區新聞辦介紹,隨著滬蘇湖高鐵開通日漸臨近,上海鬆江站正式投入使用也已進入倒計時。車站設計理念是什麼?車站智能化施工有何亮點?周邊配套道路建設進展如何?服務中心如何佈局?今天讓我們一探這座廣受關注的車站幕後的故事。

設計理念意蘊深厚

候車大廳空間層層展開,如盛開的花瓣,也如浦江之水泛起的層層漣漪。候車大廳穹頂的中央部位創新採用了點狀膜結構吊頂,意寓玉蘭花蕊的形象,美觀大氣,既改善了候車大廳的光環境,又有效降低了夏季的熱輻射,為旅客營造了美觀而舒適的候車環境。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發佈」微信公眾號 圖本文圖片均為「上海發佈」微信公眾號 圖

上海鬆江站的內部空間設計以簡潔大氣的灰白色作為主色調,呼應了上海「玉蘭」及鬆江「雲間」的城市文脈,同時通過增加色彩點綴作為視覺引導色,以「江海色系」及「木黃色系」,指引旅客的流動或停留,也呼應了「鬆江之水」與「上海之根」的文化寓意。

車站整體設計以因地製宜的站城融合為理念,創造性地將新建站房、既有站房、綜合服務中心、軌道交通9號線等一體化規劃設計並建設實施,集合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並復合了城市文化、商業、展示等豐富的功能,形成了一座「站城融合」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施工過程盡顯智能

不僅總體設計理念先進中場,整座車站在施工期間也投入了不少智能化設備和先進工藝。憑藉「高精尖」的設備和工藝,施工方在14個月內高質量完成了混凝土結構、2.8萬噸鋼結構、10萬平米幕牆、車站裝飾裝修、車站機電安裝等全部施工任務。

施工過程中,項目全過程一體化施工策略貫穿項目各個階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站美輪美奐的1.5萬平方米採光頂。項目方採用「多專業、全要素」整體提升施工工藝,地面組裝,機械聯動,一次性完成提升。2024年5月6日,在多台機械設備的配合下,重達3086噸的主體結構、長度達1.8公里的附屬馬道、1.5萬平方米的採光頂幕牆龍骨及部分玻璃在地面上組合裝配,隨後一次性、整體提升至最大標高47.76米處。

在智能設備方面,包括無軌道導航全位置爬行銲接機器人和石材鋪貼機器人等在內的多項機器人技術被引入上海鬆江站的建設過程中。其中,石材鋪貼機器人在今年的炎炎夏日間帶來了許多意外的驚喜。站台層地面鋪貼的時候正好是三伏天。這台由上海建工設計研發的智能「泥瓦匠」施工工效每天可達90平方米,精度控制在0.5毫米,效率比傳統鋪貼提高了24%。

配套道路全部就位

上海鬆江站作為滬蘇湖高鐵沿線的最大新建站,預測年客流量達2000萬人次以上,因此,車站周邊區域的整體規劃佈局、進出站流線和交通集散通道顯得尤為重要。據悉,車站共配套建設了近20條道路,進一步完善了區域道路網絡和交通組織,確保滬蘇湖高鐵通車運營後旅客的進出站、上下客以及城市交通的高效集散。目前,進出上海鬆江站的周邊道路及對外集散的主要道路已全部完成建設,將與車站投入使用保持同步開通。

目前,圍繞車站東西兩側的高架落客和社會停車、出租車網約車停車場庫出入位置,以及對外疏散通道建成的道路主要有:金玉路(辰塔路-鬆金公路)、富強路(金玉路-閔塔公路)、玉陽大道(玉樹路-白苧路)、富永路(金玉路-攬秀路)、玉朝東路(毛竹港-鬆賢路)、崇秀路(毛竹港-鬆賢路)、攬秀路(毛竹港-鬆賢路)、鬆賢路(攬秀路-玉陽大道)、鬆禮路(金玉路-攬才路)、大漲涇路(金玉路-攬才路)、崇才路(鬆禮路-鬆金公路)、攬才路(鬆禮路-大漲涇路)鬆金公路(滬杭高鐵-金玉路)、玉樹路(真玉路-閔塔公路)等。

服務中心賦能鬆江樞紐

上海鬆江站分為南區和北區兩個部分,其中北區是新建站房,南區是原鬆江南站的老站房,在新老站房之間還矗立著一座「龐然大物」——服務中心,也就是鬆江樞紐的「小圓環」,其主要功能為交通配套、旅客換乘、社會停車、公共服務、文化展示及商業服務等,旨在滿足旅客的綜合需求。「從新老站房和地鐵站走到服務中心只需要五六分鐘,還是很方便的。」

服務中心主體總建築面積約為19萬平方米,地上主體3層,局部5層,地下2層,主要為地下停車場、出租車蓄車區、網約車上下車點和配套設備用房。新老站聯繫通道面積1800平方米,通過服務中心與既有站房統籌融合,形成連續的鐵路換乘路徑。

(原標題為《上海鬆江站開通運營倒計時,施工設計有何亮點?道路建設進展如何?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