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堅持科技創新 蓄能發展之力

文/劉佳欣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部署了2025年工作九大重點任務,並將科技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在推進「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蓄能發展之力,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聚焦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現實經驗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在複雜激烈的國際競爭背景下,我們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統籌推進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提高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築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以基礎研究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從國家迫切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加強科技研發部署,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搭建廣闊舞台,打造戰略科技人才「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要探索創新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寬鬆自由、公平公正的人才發展環境,破除高層次人才流動「梗阻」,根據按需引進、緊貼實際的原則,大力引進「雙一流」高校、海外碩博等國內外優秀科研人才。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打造「產學研」全鏈條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瞄準科研人員的現實關切,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確保人才留得下、留得住、留得久。

構建融合矩陣,共育科技、產業創新「並蒂花」。產業創新離不開科研成果的支撐,科技創新也離不開產業這個「應用場」。只有讓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讓科技發明從「書架」走上「貨架」,才能讓科技發揮它的真正作用,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製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優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體系,培育壯大科技領軍龍頭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加快概念驗證和中試熟化平台建設,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