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之路 | 縣域傳統產業如何蝶變升級?
編者按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強則縣域強。位置偏、人才少、資金少的縣域產業發展從何處破題發力,傳統產業在縣域能否再放光彩、集群成勢?省委辦公廳督查室調研組為此深入阜南縣黃崗鎮和潛山市源潭鎮,分別就柳編和製刷產業開展調研,並撰寫了報告。
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冠軍」之路》特別策劃,對該調研報告進行了摘編。報告總結的兩地推進相關傳統產業發展的做法,或許能為我省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一些啟發和思考。
阜南柳編
從「編筐打簍」到「柳編之都」
柳編是阜南縣的傳統技藝,藝脈綿長,其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亦有500多年。目前,「阜南柳編」已從養家餬口的一門手藝升級為惠及全縣的一個產業集群——柳木文化產業集群,產品涵蓋純柳編工藝品、木製工藝品、新材料製品(草、竹、藤、布、紙、農作物秸稈纖維等可編織材料)、戶外休閑家居、柳木結合類家居等五大類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北美、西歐、南非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全國四大柳木文化產品生產基地之一,阜南縣先後獲評「中國杞柳之鄉」「中國柳編之鄉」「中國柳編之都」「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等多個國字號榮譽稱號。黃崗鎮是阜南柳編生產第一鎮,黃崗柳編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黃崗柳編產品被列入「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黃崗柳編」被列入「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籌建名單。阜南全縣柳木文化產業鏈註冊企業509家,其中規上企業68家,從事柳木加工行業約14.6萬人,帶動農民增收約6.8億元。2023年,阜南柳木文化產業出口5.88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出口2.3億美元,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柳編出口基地之一。
潛山製刷
從「刷衣刷漆」到「刷業之都」
改革開放初期,潛山市源潭鎮一些有經營頭腦的農戶收購豬鬃,加工成毛筆或簡易油漆刷,背著毛刷到四川、廣東等地闖蕩,開始走上刷業創業之路。到20世紀90年代,走南闖北的「背包客」們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發現工業刷利潤更高,於是開始拆解廢舊工業刷,模仿生產工業刷,製刷方式由純手工轉變為半機械化,市場銷售很快擴展到全國各地。2002年,原潛山縣政府主導建設了民營經濟園區,引導散落在集鎮各地的小微製刷企業入園,實現規模化、集聚化生產。2009年,潛山源潭鎮獲評「中國刷業基地」稱號,2011年獲準籌建省級潛山源潭經濟開發區,形成刷業特色產業集群。2019年,潛山源潭鎮獲評「中國刷業之都」稱號。
當年的「背包客」一路向前,如今背出了「大產業」。截至2023年,源潭鎮製刷產業總產值超百億元,現有規上刷業企業48家、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刷業企業36家,行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2024年上半年,刷業跨境電商產業園交易額3500萬美元,成功獲批省級電商特色產業園(街)區和安徽省青年創業園等稱號。源潭刷業聯動千家萬戶,帶動工廠就業2.8萬人、居家就業超1.5萬人,通過領料加工、進廠務工等方式,形成了便捷的「20分鐘就業圈」,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小刷子」刷出了致富路。
兩個縣域傳統產業集群蝶變的啟示與思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發展縣域產業集群,選好產業是根本,只有種子好才能綠樹成蔭、春華秋實。培育壯大特色產業要破除低水平、同質化的怪圈,摸清縣域經濟實際,綜合考慮歷史、地理、人文、經濟等基礎因素,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因地製宜、因勢利導、因時而變,實現差異化發展,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阜南縣地處淮河北岸,其中的蒙窪蓄洪區地勢低窪,過去水災常現,為應對「十年九淹」的困境,家家有柳、戶戶編柳,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將柳編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順理成章;潛山市製刷產業集群的發展也不是「天外來客」,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作坊式製刷到90年代的工廠式製刷,從民用刷到工業刷、環衛刷,契合了產業自身發展規律,迎合了市場實際需求。就全省來說,縣域有資源優勢的,可以科學利用資源——「水處者漁,山處者木,穀處者牧,陸處者農」,如鳳陽縣矽基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利用了本地的石英砂資源,霍邱縣鐵基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利用了本地的鐵礦資源;有傳統優勢產業的,可以將優勢發揮出來——「揚長避短、長上加長」,如天長市的智能測控裝置(儀器儀表)特色產業、無為市的電纜特色產業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可以繼續深耕。一定程度上,「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傳統產業中,企業如果通過轉型升級也能保持生機和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興產業中,企業如果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前景也難言光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發展縣域產業集群,堅持是關鍵,只有專心投入、專注成長,才能厚積薄發、破繭成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很多事業,它是一任接著一任幹的,它是要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才能實現的。」縣域產業的發展壯大受各種因素製約,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只有久久為功、精耕細作,才能百花齊放、春色滿園。如果當地政府缺少戰略定力,朝三暮四,東一鎯頭西一棒槌,是結不出理想果實的。潛山市源潭鎮製刷手藝最早是從桐城市青草鎮「偷師學藝」而來,之後一批腦子活、能吃苦、敢闖蕩的「刷一代」艱苦創業,持續不斷地帶出了「刷二代」「刷三代」。在這個過程中,潛山市和源潭鎮黨委、政府始終對刷業「高看一眼」,一屆接著一屆干,從小作坊到園區,從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到「中國刷業之都」,歷經多年,從未懈怠。阜南柳編產業發展也是如此,多任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柳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政策,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等國內外重大展會,真心實意、真金白銀地支持柳編產業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發展縣域產業集群,營商環境是保障,只有環境好,才能花開四季、招鳳引凰。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了生產要素資源的集聚與流向。環境建設無止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阜南縣於2019年成立柳編首位產業辦公室,在縣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掛首位產業服務中心牌子,將柳木文化產業作為全縣首位產業進行扶持,為推動柳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全面服務保障。潛山市堅持「企業做產業、政府做生態」,建成源潭刷業集群創新和公共服務中心、公用型保稅倉庫、省級刷製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發中心,做強刷業發展硬環境。同時,建立班子成員聯繫刷業重點企業和項目制度,在市行政服務大廳設立「源潭」窗口,併成立安徽省刷業商會,促進行業共同進步。在營商環境建設上,要樹立「軟硬兼施」意識,既要研究產業生態建設,為整個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硬環境,還要轉變政府職能,提供高效、廉潔、誠信的軟環境。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發展縣域產業集群,創新是核心,只有立於創新潮頭,才能奮楫揚帆、破浪篤行。改革開放前,阜南柳編品種非常單一,多為生產生活用品、自產自用自銷。改革開放後,阜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與省林科院和東華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農大等院校合作,通過高端創意設計和品牌營銷,推動柳木文化產業技術創新,誕生了上萬個新品種,實現了由「製造」到「智造」轉變,「非遺+商務」「非遺+文創」「非遺+旅遊」融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潛山刷業從初期的油漆刷、洗衣刷等低端產品,發展到生產高端刷絲、液晶顯示屏滾刷等中高端產品,廣泛運用於隧道盾構機、遠洋艦艇、大飛機等「國之重器」上,靠的也是不斷創新產品、適應市場變化。對縣域產業來說,要想脫穎而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不二選擇。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方在」。發展縣域產業集群,產業鏈是基礎,只有打通上下遊,才能和諧共生、行穩致遠。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只有吸引上下遊配套企業集聚,推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阜南縣按照「龍頭帶產業、產業延鏈條、鏈條成集群、集群建園區」的發展路徑,設立柳木文化產業鏈,由縣政府分管負責同誌任鏈長,逐步形成以阜南經開區柳木文化創意產業園為龍頭,黃崗、中崗、郜台專業鎮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區,實現從「點上開花」到「鏈上成景」。潛山市明確以刷業為主導產業,基本形成集原材料生產、刷產品加工、研發、銷售、信息、物流等為一體的成熟產業體系,最終推動源潭鎮獲得「刷都」稱號。完整的產業鏈,有利於鞏固提升縣域產業的規模、效益,從而形成體系更優、水平更高、更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向前汪海龍 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調研採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