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行走的青春」搭建廣闊舞台 | 長江時評
長江網評論員 李建華
「強國複興有我,實踐淬煉青春」,12月27日,長江網•長江頭條「行走的大思政課」2024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交流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並發佈研究報告。該活動鮮明展現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2022年以來,已有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8個城市、324所高校的大學生,自發通過長江網「長江頭條」平台發佈社會實踐內容(文字、圖片、影片)2.12萬篇,記錄和分享他們在社會實踐中的體驗、觀察和感悟。交流會上,來自7所高校的社會實踐團隊分享了他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精彩故事。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大學生撲下身子開展社會實踐,書寫「行走的青春」,為青年學子未來行穩致遠、投身強國建設注入不可或缺的「能量」。
大學生們走出校園,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心靈感受時代脈搏,他們的實踐報告,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經歷的記錄,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深刻體悟;他們的故事,是青春的印記,也是時代的見證;他們的分享交流,將激發、引導更多大學生完成好社會實踐這門重要「課程」,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把對祖國血濃於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金淩誌發佈《長江網·長江頭條「行走的大思政課」2024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研究報告》。長江網記者彭年 攝
成長需奮進,亦需托舉,「行走的大思政課」有賴社會各方助力添彩。青年學生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社會實踐、幹事創業的動力足、熱情高,我們應為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搭建廣闊的平台。
我們看到,高校在積極行動。許多高校開闢貼近實際、貼近社會的「第二課堂」,並優化教學評價、保障機制,鼓勵、支持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華中科技大學有關課題組現場發佈的《長江網·長江頭條「行走的大思政課」2024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社會實踐團隊有指導老師,在選題方向、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
主流媒體也在積極行動。上述研究報告指出,「長江頭條」作為黨媒長江網建設的互動化傳播平台,吸引了全國各地大學生自發入駐分享社會實踐內容,推動了青年群體從商業平台向主流媒體平台轉移,使得黨媒更好地發揮思想輿論引領作用,也為構建資源共享、在線互動、網絡宣傳等為一體的「行走的大思政課」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案例。
大學生們社會實踐的背後,眾多黨政部門、城鄉基層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積極予以配合、支持,主流媒體則擔當了引導發動、牽線搭橋、分享交流、成果傳播的平台聚合服務。
我們也注意到,為大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搭建廣闊的平台,還有很大空間有待社會各方積極擴展。諸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社合作,貫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社會治理鏈、服務鏈,探索事業共創、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有效模式。
袁隆平院士說過:「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搭建更廣闊的平台,引導更多青年參與到火熱實踐中來,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精進,必能培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夯實人才根基。
(值班總編 陳誌遠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編輯 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