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進京10年,北京劣V類水體實現動態消除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 實習生陳梓恒)12月27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十週年新聞發佈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介紹,「南水」進京10年來,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與2014年相比,全市優良水體比例從不到50%,提高到目前總體保持在70%以上,劣V類水體佔比從40%左右,到目前實現動態消除。

12月27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十週年新聞發佈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介紹「南水」進京情況。李磊 攝

據介紹,南水北調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改善了北京市的水資源分佈狀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成為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有利條件之一。「生態環境部本週剛剛公佈了第三批3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北京清河位列其中,其注重‘三水’統籌、系統治理,構建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正是北京市的一個縮影。」

10年來,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2023年,Ⅰ-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1.3%,較2014年增加24.4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河流。得益於水質改善和生態治理措施,目前全市水生態狀況總體良好,水生生物物種豐富,土著魚類普遍存在,超過一半的河流以及超過七成的水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為優良水平。

近年來,密雲水庫穩定保持Ⅱ類水質,蓄水量持續保持在30億立方米左右的高水位安全運行,累計向下遊生態補水18億立方米以上;官廳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提升,2023年年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劉賢姝介紹,北京市在落實河湖長製、開展「清河」「清管」行動,實施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的同時,製定印發北京市「水十條」及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製實施年度工作方案,壓茬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推動建立「水環境-入河排口-汙染源」精細化管理體系。深化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運用經濟槓桿撬動治汙積極性,各區跨界斷面繳納補償金額由2015年的9.7億元降至2022年的1114萬元,直接反映出全市水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密雲水庫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懷柔雁棲湖成為我國對外展示良好生態環境的窗口,促進和撬動了懷柔經濟發展,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剛剛入選的北京清河,從「臭水河」建設成為「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麗家園,為城市內河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提供了借鑒參考。此外,全市全面推動河流的保護與建設,以濱水空間開放共享,促進「人水和諧」。

未來,北京市將繼續以「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為目標,統籌「三水」治理,推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