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五個熱點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倪浩】個人養老金製度在36個城市和地區試行兩年後,於今年12月15日開始推廣到全國,對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未退休人員全面開放,這意味著中國在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繫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個人養老金是一種政府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自願在特定賬戶存一筆錢,每年不超過一定限額;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還可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收益。那麼,對於個人養老金應該如何開戶購買並選擇投資?如何通過參與個人養老金享受稅費優惠?個人養老金如何保障存取,其發展前景又會怎樣?對此,《環球時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怎樣開通賬戶?如何選擇投資?
山西大同市民王玲娜(化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製度開始試行時,山西全境只有晉城市一個試點。今年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製度全國落地後,等了兩年多的她終於有了開設自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格。經過多方諮詢後,王玲娜決定在工商銀行APP開戶,整個過程只需要綁定銀行賬戶、人臉識別和驗證三個步驟,個人養老金賬戶就順利開通。
記者瞭解到,加上工商銀行,目前全國一共有23家商業銀行可以提供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服務。工商銀行北京朝陽區一家網點的工作人員稱,除了工商銀行的線上渠道外,個人還可選擇支付寶和微信開設賬戶,過程同樣非常方便。
王玲娜告訴記者,開通賬戶後,就可以從800多隻存款、基金、理財等產品中選擇投資,以此作為自己退休後的另一份養老保障。
與兩年前相比,12月15日全國推廣的個人養老金製度又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可投資產品中納入了國債、特定養老儲蓄和指數基金。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2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債投資期限長,收益固定,而指數基金掛鉤資本市場收益高,波動大,從而為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能力的參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在推動個人養老金製度發展的同時助力資本市場發展。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個人養老金可供選擇的投資產品包括基金、理財、儲蓄、保險、國債等五類。居民可根據個人投資理財能力、風險偏好以及可投資資金等因素,進行產品配置。距離退休時間比較近的人員,可選擇更穩健的產品;距離退休時間比較遠的參加人員,可適當選擇更多的基金和理財產品。
周茂華認為,當前個人養老理財產品仍處於初級階段,養老產品需要突出「養老保障」屬性,投資期限相對長,同時,要提升產品收益吸引力,這對金融機構提出相對高的要求,未來差異化競爭將更好體現金融機構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
為稅費優惠算一筆賬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今年12月底發佈的《關於在全國範圍實施個人養老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併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薪金、薪金所得」項目。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個人養老金製度下,存款享有稅收優惠,這相當於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北京市民趙曉峰(化名)自2022年個人養老金製度推出後至今,每年都按上限繳夠12000元,並選擇了定期存款進行投資。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的優惠是促使他下決心參與的一大原因。趙曉峰對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年應納稅所得額為20萬元,繳存的1.2萬元在稅前扣除,如按20%的稅率,一年就可節省個稅2400元。再加上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綜合收益率已經高於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了,而且在這一模式下,收益還更為穩定。他還告訴記者,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專屬養老金融產品具有費率優惠,有一些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公募基金管理費、託管費打五折,還有一些費用直接免收。
封閉式管理與提取
個人養老金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封閉式管理,除特殊情況外,必須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才能領取。這樣的模式讓個人養老金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幫助民眾增加積累,在退休後再多一份收入,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同時,也有助於個人理性地規劃養老資金。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與兩年前個人養老金製度首次落地試行時相比,12月15日開始,個人養老金製度完善和增加了領取條件和辦法。除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等領取條件外,新增了參加人患重疾、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者正在領低保時可以申請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這將有助於提高個人養老金資金運用的應急能力和靈活性,增強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意願。
董少鵬表示,作為基本養老金的補充,對個人養老金持續的定期存入和投資收益積少成多,會最終讓本人受益。同時,這是一款需要在一定年限後才能取到的投資,其特性與一般的封閉式基金投資幾乎沒有區別,有助於民眾更好地理解和參與。
「新的觀念正在形成」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截至2024年11月末,個人養老金已吸引了全國7279萬人開戶參加。此次全國推廣後,預計將有更多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開戶。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2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個人養老金製度試行兩年來,社會對個人養老金的運行規則,在國家養老保險體系構建中的地位,以及對個人養老保障和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都已瞭解,「除了基本養老金,個人也能為養老做金融儲備」的觀念正在形成。個人養老金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時機已經成熟。
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障現狀也亟需個人養老金製度在內的養老「第三支柱」盡快建立。
他告訴記者,2023年全國有2.97億老年人口,佔比21.2%,到2035年這一數據將達到4億,佔比30%。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意味著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時,勞動人口在減少,潛在的養老金繳費人群在減少,致使中國既有的養老金製度的可持續性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市場機構申萬宏源的一份報告提到,中國養老體系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現收現付製,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預期壽命持續提升的態勢下面臨多重挑戰。同時,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覆蓋人群較小,預計個人養老金將在彌補基本養老保險缺口、提升替代率等核心指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通過全面推進個人養老金製度,構建發展均衡的養老三支柱體系,對居民養老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原新告訴記者,養老金製度改革勢在必行,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必須建立起來。從而構築一個由公共養老金、職業年金或者企業年金加上個人養老金組成的養老保障體系。他說,實施個人養老金製度真正把第三支柱立了起來,更多人能夠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又往前邁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