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運河的一封信丨三灣景區管理者龔宇:十年蝶變 續寫運河三灣「傳奇」
以心為筆,記錄運河悠久歷史文化;以情為墨,書寫運河沿岸時代變遷。在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之際,江蘇省委宣傳部聯合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專題《寫給運河的一封信》。
video
龔宇,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管理部負責人,對於揚州「運河三灣」片區的歷史如數家珍:「三灣集聚了古人的勤勞與智慧,河道上的三個彎道,就是三灣名稱的由來。」
三灣片區位於現在的揚州市廣陵區,在古代,上遊的淮河水流經至此時,往往是水流湍急,直泄難蓄。鹽船、漕船經常在此地擱淺。到了明朝萬曆25年的時候,揚州知府郭光複下令,將原來的河道舍直改彎,用曲折的彎度來減緩水流速度,從而解決了一大難題。
龔宇介紹,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三灣片區成了當時揚州的工業區,集聚了農藥廠、染化廠等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各類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就連這裏流淌千年的河水,都變成了五類水質。
2015年,揚州正式啟動了三灣生態修復工程,關停搬遷了89家企業,修復濕地680畝,根據運河水系因地製宜,修建了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到了2017年9月,運河三灣景區正式與大家見面,龔宇也開始了景區的日常管理工作。從融入世界級非遺剪紙藝術的剪影橋、體現揚州水文化的淩波橋,再到後來開放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三灣片區從當年的「黑白灰」,變成了色彩斑斕的網紅打卡地。
在公園里遊玩的市民們說,這裏既是公園,也是家門口的風景。「如今,這裏環境好不好,變化大不大,鳥兒已經用翅膀投了票。」龔宇在信中這樣寫道。
2021年,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入選江蘇省首屆「最美生態修復案例」。景區內水域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珍貴鳥類多達70餘種。正如龔宇在信所言,住在附近的攝影愛好者常常會來到景區里抓拍鳥類, 在他們的攝影作品中,鳥兒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紅頭潛鴨、白頭鵯,還有戴勝,那個鳥有個鳥冠,嘴巴長長的,還蠻精神的,而且這個鳥和前幾年還不一樣,種類多了以後,好看的,豐滿的。」攝影愛好者魯先生一邊展示著自己的作品,一邊介紹自己的觀察心得:「種類多了以後,鳥也長得非常好看,拍起來效果非常好。」
林間步道、籃球場……隨著三灣片區環境的逐步提升,這裏不僅僅是景區,更是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與此同時,龔宇負責的商業街區也已經與大家見面,非遺體驗館、網紅餐廳……越來越多的影片博主會前來尋找靈感,打卡拍攝,成了運河文化及非遺項目的「義務宣傳員」。
龔宇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整個園區經歷了三次升級,最早的1.0版本,是對整個運河三灣文化公園進行生態修復,以及環境的提升。到了2.0版本,是對它的開發利用,文旅融合,恢復它的活力。3.0版本則是繼續深挖運河文化,助力大運河文化帶的發展。
「我們也積極拜訪專家、學者,學習與運河相關的各類歷史文化,在街區開闢了更多的展館。」龔宇說:「在網上還發佈了運河畔·青年說、運河畔·生活談等系列短影片,借助網絡的力量,講好運河故事。」
對於運河,對於三灣,龔宇寫下了自己的感悟:揚州依河而建、緣河而興、因河而美。運河孕育了揚州獨特的精神風貌,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的建設,既是一次生動實踐,也是揚州用十年時間寫給運河的一封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