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北京市依託科技賦能 提升市場監管效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北京市通過科技賦能、制度創新,數字化提升監管效能,在全國率先推出以「掃碼檢查」「非現場監管」為核心的一體化綜合監管,著力為企業減負擔、破堵點、解難題。

為減輕企業負擔,北京市推出「掃碼檢查」系統。監管部門在行政檢查前,只需通過「京辦」小程序掃瞄「企業碼」,檢查全程便進入線上管理並接受公開監督。該系統整合了北京市49個部門、950個執法主體和2.6萬多名執法人員的數據,實現信息共享和可追溯,並通過重覆檢查阻斷提示,避免紮堆檢查。企業還能通過「京通」小程序查看檢查結果。目前,全市已開展「掃碼檢查」22.7萬次。

北京通州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賀福龍:現在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檢查數量變少了,過程也更加規範了,我們企業的迎檢負擔也變得小了很多。

對於一些信用好、風險低的優質企業,北京市還創新推出「白名單」試點改革。針對清單內的企業,除被投訴舉報等情況外,各監管部門原則上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目前,已有10.5萬家企業納入其中。

探索運用影片AI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篩查等八種「非現場監管」方式,是北京市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的創新之舉。數字化監管不但提升了監管工作的有效性、針對性,同時也破解了過去人工現場執法難以全覆蓋的問題。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高念東:非現場監管,不是放鬆監管,而是通過技術手段更加精準地提升監管效能。目前,全市非現場檢查量佔比超38%,不但有效集中了監管力量,還大幅提高了問題發現率和處置效率。

針對演藝行業「文藝大市場,執法小隊伍」的監管難題,北京市通過科技賦能的「非現場監管」系統,能夠及時發現演出中的不當內容。

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副總隊長 王佔軍:這套系統能夠通過大數據研判、語料庫比對,包括假唱、假演奏,變更演員、演出時間、演出曲目,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目前,北京市正深入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探索監管數字化轉型新模式。全市31個部門,846項監管數據實現跨部門共享共用。幫助企業減少提交紙質材料13.1萬份,努力實現讓「政府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路」。

(總台記者 王小節 許夢哲 李偉 袁成剛 危家煦)

編輯 陳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