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愛心剪」,27年的「發」短情長

下午2點,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綠都花園,曾興敏家中響起了一陣輕輕的推剪聲。

因為患病多年,年過七旬的老伴常年臥床,也不怎麼出門,頭髮已經幾個月沒理了。這不快過年了,曾興敏給南方愛心理髮店理髮師鄭祥生打了電話,「其他理髮店很少願意上門給老人理髮,只有鄭師傅從不拒絕,還不收費,太難得了。」

「別弄那麼好,太麻煩了!」看到鄭祥生圍著老伴轉來轉去,手上的動作特別仔細,曾興敏不好意思地連忙說道。

可鄭祥生卻回答:「沒事,馬上新年了,咱得有點‘儀式感’。」十幾分鐘後,理髮結束,老人原本稀疏而淩亂的白髮,在鄭祥生的巧手下,變成了光潔整齊的造型。

收拾好工具,鄭祥生騎上電動車回到理髮店。如果沒有鄭祥生帶路,記者很難找到這家理髮店。它位居老街巷的最深處,沒有醒目的招牌,從遠處看,與居民樓融為一體。

鄭祥生正在給老人理髮。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鄭祥生正在給老人理髮。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走進店裡,它沒有豪華的裝修和設備,也沒有嘈雜的音樂,僅有的兩條長凳上,早已坐滿了六、七個等待理髮的老人。

雖然簡陋,但理髮店生意格外紅火。這是因為,這裏有一個堅守了27年且還在繼續的「承諾」。

1997年夏天,鄭祥生帶著老婆孩子,從老家安慶來到合肥謀生,在雙崗社區開啟了自己的理髮事業。起初,他和老婆孩子只能蝸居在店裡,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從老家來,只帶了一把剪刀,幾個推子,一袋米,什麼都沒有。」鄭祥生回憶道。

一家三口,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關鍵時刻,是街坊鄰居雪中送炭,傳遞善意。

理髮店沒有後備,鄰居搬來家裡多餘的方凳;理髮店沒有工作台,鄰居把廠里廢舊的辦公桌抬過來;理髮店沒有鏡子,鄰居把家裡裝修剩下的鏡子送過來……

街坊鄰居彙聚起「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強大合力,讓理髮店生意紅紅火火,鄭祥生一家也穩定生活下來。

一開始。鄭祥生的理髮店店名叫作「小村理髮店」,但為了銘記鄰居的愛心之舉,他把店名改成「南方愛心理髮店」。

靠著辛苦的積攢,2013年,鄭祥生在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然而,住進新家不久,一場意外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讓鄭祥生的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時打擊太大,都撐不下去了,還是鄰居們幫我再次站了起來。」鄭祥生說,當年理髮一次的價格是1.5元,但不少老人來理髮,掏了20元錢,「都說不用找了,幫我一把。」

當時臨近冬天,鄰居們給孩子送來牛奶、水果,物業給他送來舊皮夾克、棉襖,街坊鄰居各盡所能,幫助鄭祥生渡過難關。

從此之後,鄭祥生將這份恩情放在了心上。「更加堅定我在這裏好好幹的決心,以後條件好了要服務好這些老人,因為他們在我最困難時幫助了我。」

鄭祥生的理髮店裡,老人排隊理髮。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鄭祥生的理髮店裡,老人排隊理髮。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十餘年來,鄭祥生的理髮店沒有換過地方。地處居民樓深處,距離老人們最近的地方。沒有華麗的招牌,也沒有醒目的名字,只是牆上掛著「南方愛心理髮」名字和他的聯繫方式,隨叫隨到。

十餘年來,鄭祥生的理髮店沒有漲過價格。90歲以上高齡及重殘居民可享受免費理髮服務,60歲以上老人理髮優惠,每次7元,燙髮40元,「本店附近,困難的低保戶、環衛工人免費理髮,行動不便高齡老人和殘疾人可免費上門理髮」。

坐在一旁等待理髮的鄭師傅告訴記者,他曾經住在虹橋社區,儘管十年前搬到濱湖區生活,但是依然堅持坐地鐵來這裏理髮,「不是其他理髮店去不起,而是只有這裏理髮,有人情味兒。」

記者看到,理髮期間,鄭祥生和老人們有時候聊聊家長裡短,有時候聽聽老人們的抱怨,有時候調解調解小矛盾,一邊細緻理髮,一邊真誠溝通,給老人們提供最大化的「情緒價值」。

十分鐘左右,鄭祥生給田阿姨理完發後,緊接著為下一位老人理髮。

而田阿姨並沒有急著回家,她從門口拿來掃帚,把掉落在座椅附近碎發,一點點打掃乾淨。「鄭師傅不容易,他幫助我們,我們也幫一幫他,大家互相幫助嘛。」田阿姨樸實地說道。

其實,任何一個長久的關係,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向奔赴」讓彼此都收穫了愛。

如今,鄭祥生和街坊鄰居之間「雙向奔赴」還在進行:有時候理髮人多,老人們幫著打掃衛生,引導排隊;有時候忙到中午來不及做飯吃,老人們做好午飯送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現在,如果你在手機地圖軟件上搜索「南方愛心理髮店」,可能依然沒有結果。那是因為,鄭祥生和他的理髮店,早已融入老街的百姓生活。

(責編:範曉琳、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