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故事中看見更美好的「共富」
2024年的日曆,即將翻過最後一頁。
這一年,你收穫了什麼?小目標實現了嗎?
對浙江來說,瞄準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又紮實幹了一年。
什麼是共同富裕?
古語說「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意思是,一個國家的真正富裕,指的是人民富裕。
怎麼推進共同富裕?
馬克思曾說,未來社會的「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
2021年,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歷史使命。彼時的浙江,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實踐中,浙江錨定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並堅持以「千萬工程」為統領牽引縮小「三大差距」。
三年過去了,示範區建得怎麼樣,老百姓最有發言權。下面這三個故事,折射的正是浙江推進共同富裕的創新探索。
第一個故事關乎區域發展。
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麗水山裡人
徐熠平,學數控技術出身,是家人們口中的「全村的希望」,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打拚,是全家寄予的厚望。
但他卻留了下來,進了一家大山裡的企業。這家企業不一般,生產的超高純金屬鉭,是芯片製造的關鍵材料,以前技術掌握在美國、日本手裡,如今在麗水也能生產,而且產量全球第一。
這份工作,讓徐熠平短短幾年就在麗水買了新房。
大好高的項目,為何會落戶到山坳坳里?背後有個詩意的工程——「山海協作」。
省內的「海」——經濟強縣,與「山」——欠發達縣,進行結對,形成陸海統籌的更強合力。
海邊的寧波高新區與山間麗水經開區結對,35個集成電路項目來到了浙西南。大山裡,從無到有,建起了一條芯片製造產業鏈。
徐熠平的故事,也是發展的故事。這是一個山與海的故事,也是一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先富」帶「後富」,山海共生、綠藍潑墨。
「問海借力」的「金鑰匙」,是發展的密碼,也是共富的基石。
第二個故事關乎居民收入
他是一位普通農民,也是一位「看天吃飯」的傳統勞動者。
羅偉炳,他所在紹興上虞區長塘鎮,碧竹環抱,鄉親們以竹為伴、以筍為生。但近幾年竹筍收益逐漸走低。
正當村民們惆悵時,村里建起了「共富工坊」。農科院來了、蘭花協會來了,各色蘭花綽約多姿競相開放,不少遊客、花友慕名而來。
羅偉炳在自家閑置土地上種植了400多盆蘭花,拿到工坊里,方便遊客參觀購買。家家戶戶屋前門後的蘭花,又成了致富的新秘方。
「共富工坊」,顧名思義,就是讓老百姓賺錢的工作間,讓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
建一個工坊,富一方百姓。按照計劃,跟羅偉炳所在的「共富工坊」一樣,全省要實現山區26縣鄉鎮的全覆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全覆蓋。
羅偉炳的故事,也是有關居民收入的故事。這是一個工坊的故事,也是一個縮小「三大差距」的故事。
依託屬地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製作等,不但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還把農村的特色資源最直接地轉化為經濟效益,把資源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錢袋子」。
讓從事所有職業的人有奔頭,工坊里開出「共富花」,才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一步步縮小收入的差距。
第三個故事關乎公共服務
他是一位住在舟山嵊泗縣綠化島上的漁民,出島的日子手指頭都掰得過來。
張騰娣,今年73歲,患有尿病等慢性病多年。和她一樣,島上還有300多為居民,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從小島到舟山本島,需要換兩趟船,耗時3個半小時。出門難、看病煩,是他們最煩心的事。
但如今,他們會期盼著一艘名為「健康方舟」醫療船,定時而來。隨船同行的,不僅有醫療人員,還有移動X光檢驗車、生化全套化驗車等先進設備。
醫生戴上5G+AR眼鏡,他們的病情可以實時傳輸給杭州大醫院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在家門口,也能「掛」上專家號。
張騰娣的故事,也是有關公共服務的故事。這是一個海島看病的故事,也是一個民生福祉的故事。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是老百姓最樸素的共同願望,這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海島醫療水平穩步提升的背後,正是浙江堅持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都用於改善民生。
以數字技術賦能,不僅海島的居民可以讓看省城醫生看病,山區的孩子,也可以上大城市名師的課。
無論城鄉,公共服務近在咫尺,才能托起穩穩的幸福。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三個故事,是浙江探索推進共同富裕政策舉措的三張畫像。
三個故事,也是浙江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任務,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根本目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先行示範是浙江探索「共富路」的使命所在。
跨進2025年,你我他又都長了一歲,浙江的「共富」使命,也要進中見精、細中見情。
畫出一張張「面孔」,講好一個個「故事」,繪就一幅幅「藍圖」,2025,我們一起踏上更美好的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