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5|田軒:我國經濟有強勁的韌性,明年有望持續穩增長

在多重壓力之下2024年中國經濟走過了「很不平凡」的一年,成績令人鼓舞。

作為中國經濟工作的年度風向標,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其中,會議要求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強調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並確定2025年要抓好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等九大任務。

對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2025年經濟工作怎麼幹?我們推出《向上·看2025》專題報導,邀請監管部門、知名學者和領軍企業家共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息和對2025年經濟的信心。

回顧2024年,資本市場經歷了一系列重要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在新「國九條」等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A股市場在9月下旬迎來了一波顯著的上漲行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2025年的工作規劃中,首次提出穩定股市。怎麼看待這一年資本市場的變化?穩定股市的提法將如何影響後續市場預期?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形勢將如何發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此專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

田軒指出,對2025年中國經濟形勢持樂觀態度。我國經濟具有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且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改革舉措和工程項目將全面落地見效,為經濟穩健運行提供基礎支撐。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

新「國九條」等政策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怎麼看待2024年資本市場的發展?三季度以來一攬子政策的推出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田軒:2024年資本市場雖有起伏波動,總體比較穩健,主要受益於多項政策的積極推動。截至12月25日,A股主要指數相較於年初均有上漲,其中,上證指數漲幅14.06%。

以新「國九條」為中心的「1+N」項舉措在上市發行、市場交易、退市、金融機構管控、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要求,推進資本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穩定了市場預期,優化了長期投資環境。

9月以來一攬子政策,如一場「及時雨」,給市場帶來了一劑「強心針」,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A股市場迎來了資金推動的「政策牛」。且通過明確政策導向和信號,讓市場主體看到了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心和行動,有效穩定了市場主體的預期,持續為A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的推出,不僅推動A股市場成交量屢創新高,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改善,增量資金持續流入,生產、商品消費、投資等宏觀數據也邊際改善,達到了預期效果。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保證新「國九條」和「科創16條」的提法落到實處?具體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田軒:要保證新「國九條」和「科創16條」的提法落到實處,需要完善法律依據、加強執行力度、優化市場機制、強化監管體系,確保穩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促進長期投資,助力科技創新。

具體來看,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如出台《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範上市公司的行為,修訂《股票上市規則》,以適應新的退市標準和上市門檻;

建立跨部門的協同機制,嚴格執行新「國九條」和「科創16條」關於發行、交易、退市等環節的具體規定,確保政策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一致;

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週期,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展優先股、可轉債、供應鏈金融等多種融資模式;

放寬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限制,推動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構建從入市、交易、持續監管到退市的全方位立體化監管體系,盡快實現IPO常態化,降低科技創新企業上市門檻,如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完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對照市場同行業、類似屬性的企業,對新股設置市盈率等指標要求,增強定價的市場導向性;

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優化退市標準,尤其要加大對財務類退市指標的監管力度;

加大信息披露透明度,打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資金佔用等行為,加強投資者保護。

提振信心預計會有更多針對性政策出台

新京報貝殼財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穩定股市,該提法將如何影響後續市場預期?未來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還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田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穩定股市向市場傳遞更加積極的信號,體現了決策層對股市的重視,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強化投資者信心。

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出台。除貨幣和財政政策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著重於改善市場結構,如放寬社保資金、險資、銀行資金投資比例和範圍限制,簡化市場準入程序,拓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對長期投資進行適當減免徵稅,拓展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及其他創新產品投資,提升市場活躍度;增強信息披露透明度,鼓勵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加大分紅力度與回購增持,規範減持等,增強投資者信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於2025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經濟領域的著力點,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田軒:2025年宏觀經濟領域的著力點需要重點關注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貨幣政策除通過降準、降息等常規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外,還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消費金融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財政政策方面,除提高赤字率,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力度外,要優化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的約束力和透明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加大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支出;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同時要注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一致性,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推進結構性改革,如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加大地方轉移支付、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等方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與債務風險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風險方面,認為2025年國內宏觀經濟的運行將面臨哪些擾動,是否已經有需要關注的「灰犀牛」?

田軒:2025年國內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擾動因素包括兩個層面:外部來自全球經濟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大,比如國際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帶來新的外部衝擊;內部包括消費、投資的復甦不及預期,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債務壓力加大,以及經濟結構調整面臨新的挑戰等。

需要重點關注的「灰犀牛」主要是在房地產市場與債務風險。因為2025 年,美國可能出現貨幣政策的變向,會對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產生一定程度的製約。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貨幣政策調控空間可能受限。因此,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實施將更多依賴於財政政策。然而,高負債狀況限制了財政政策對經濟的直接刺激能力,無法快速實現對消費的提振以及對社會資本的帶動。

同時,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增大,債務風險加劇,並可能因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傳導至金融市場,加大系統性風險。

新京報貝殼財經:2025年,海外變化將如何影響我國經濟的運行和政策?

田軒:2025年,海外宏觀經濟環境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局勢。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措施及對內經濟刺激舉措將加大滯脹風險,美國降息步伐放緩,且貨幣政策可能出現轉向;隨之,全球主要經濟體變動將增加全球資本市場及彙率的波動。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恢復速度不一,且面臨高債務問題,且在產業需求結構調整的同時,能否持續實現穩增長面臨挑戰。中國作為美政府貿易政策的重點針對國,面臨內外雙重壓力,既要考慮經濟刺激,又要避免過度寬鬆造成的市場風險。

因此,我國需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加強宏觀調控,提振消費與投資,注重結構性改革,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注重債務風險的防控,優化金融監管,穩定人民幣彙率,積極應對全球市場波動,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2025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持續穩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形勢將如何發展

田軒: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形勢,我總體樂觀。儘管外部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海外需求增長可能面臨瓶頸,出口承壓,同時國內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戰。但是,我國經濟具有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且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改革舉措和工程項目將全面落地見效,為經濟穩健運行提供基礎支撐。

根據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部署,2025年中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進行「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在有序推動地方政府債務化解的同時,擴大內需、優化投資結構,降低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通過「以舊換新」等補貼,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民生保障等方式,促進消費;通過適時降準降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充實政策工具箱,以及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大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等方式,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擴大投資,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此外,中國還將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包括加大研發投入,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引導長期資本支持關鍵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在多重政策的積極調控下,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持續穩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