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延遲退休2025年1月起實施 將帶來哪些變化?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12月31日訊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於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延遲至六十三週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延遲至五十五週歲或五十八週歲。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
實施延遲退休是為順應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人口結構發生的顯著變化。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謝立黎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勞動者進入職場的時間相對延後,同時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意味著人們在退休後仍有較長的時間需要經濟支持和社會參與,促使退休政策需要與時俱進,以更好適應個體和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完善特殊工種退休政策 明確失業保險金相關規定
《辦法》指出,延遲退休將採用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六十三週歲和五十八週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週歲。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女職工五十週歲、五十五週歲及男職工六十週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
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一年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年限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在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期間,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製或者變相強製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增強社會韌性 挖掘人力資源潛力
延遲退休的政策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統籌各方面因素,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者產生重要影響。
謝立黎指出,從宏觀社會層面來看,延遲退休有利於進一步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強整個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韌性。同時,也需要對社會保障等相關制度進行相應調整,以保障好勞動者的權益。
「對勞動力市場而言,這一政策將增加勞動力的有效供給,緩解因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尤其是一些經驗豐富、技能嫻熟的年長勞動力得以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同時也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謝立黎說,「從個人角度出發,有工作意願和能力的低齡老年人有了增加收入的機會,退休後的經濟保障更為穩固,並且能夠在工作中繼續保持社會聯繫和自我認同感,避免社會隔離,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吳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