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丨北京正在試點的「電流指紋」,能否阻擋電動車入戶?

就像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指紋一樣,每件電器也有自己的負荷特徵。根據這一特徵,人們探索出了「電流指紋」技術,用於識別各種電器類型,通過在入戶電表箱下遊安裝「電流指紋」識別裝置,可精準識別入戶充電行為。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從2022年在北京市懷柔區兩個村啟動試點的「電流指紋」技術,到2024年年末已陸續擴展到朝陽、昌平、門頭溝等多區,試點區域通過採用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技術設備,用於監測居民是否在樓內對電動單車充電。記者探訪其中幾個試點區域時,發現這項技術試點目前多運用於流動人口較大的社區或村民自建出租房區域,而要在屬地全面推廣,會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

「電流指紋」監測設備的靈敏度極高,違規入戶充電幾十秒,預警信息就會立即發出。但該設備只能監測到它所連接的電路,而有的居民家裡有兩條電路,因此仍能在室內給電動單車充電且無預警。此外,記者在探訪中發現,試點村里沒有安裝監測設備的住戶,仍存在部分「飛線」充電情況。

懷柔南關村,電動單車充電監測配電箱。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懷柔南關村,電動單車充電監測配電箱。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違規充電

一分鐘就能自動報警

從地鐵沙河站走出來,就能看到擠滿停車區的電動單車,黑壓壓不計其數。昌平區沙河鎮戶籍人口五六萬人,但外來人口超過二十萬。尤其在於辛莊村、鬆蘭堡村,租客人口是本地戶籍居民的數十倍。

於辛莊村是全鎮流動人口密度較大的行政村,村內不乏三層樓以上的村民自建出租房。從快餐店裡匆忙取完餐的外賣員,騎著電動車快速駛出村外。傍晚時候,成群結隊的工人騎著電動車,湧入出租房。狹窄的居民胡同里,貼滿了「出租房屋」廣告。

除了標有「消防通道」字樣的胡同沒有電動單車停放外,其它胡同里都停了電動單車。記者隨機進入幾座出租樓內,發現樓門上、樓道里都貼了「電動單車及蓄電池不進樓」的標語,樓道里都沒有電動單車。有租客告訴記者,房東不讓攜帶電瓶進戶,否則會被扣押金甚至面臨退租風險。也有房東告訴記者,他不明白什麼是「電流指紋」技術,但知道政府給安了一種監測裝置,只要有人一充電,自己的手機就能接到短信。

手機短信收到的預警信息。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手機短信收到的預警信息。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2024年12月,昌平區沙河鎮為於辛莊村等12個自建出租房密度較大的村莊,安裝了「電流指紋」監測設備,實現了全鎮自建房區域全覆蓋。據介紹,全鎮共安裝了2064套設備,花費200多萬元,完全由鎮政府財政支出。

12月24日,負責維護設備的技術員耿進春,和同事一起在一座7層樓的出租房內進行設備調試。下午3點23分,同事在屋內將電動單車的電瓶充電器插在充電插板上。3點24分,耿進春的手機就接到了智能客服打來的電話,同時收到了帶定位信息的短信,要求盡快處理。「這條短信,房東、村網格員、村兩委和鎮平安建設辦公室,都能同時收到。房東收到信息後,要進入小程序走流程工單,反饋處理情況。」耿進春打開小程序頁面,上面顯示了處理流程線:房東填寫處理情況並上傳佐證照片後,流程轉而到了村網格員,網格員審核並通過後,再到村兩委,村兩委通過後,最終到鎮平安建設辦公室。

有近百間出租屋的房東李先生告訴記者,政府給安裝了這個設備後,帶來的警示作用很大,「我給每個租客都說,現在政府安了這個監測設備了,只要你一違規充電,政府那邊就能知道,最近確實沒人敢偷拿著電瓶去充電了。」

多區試點

被監測房屋內偶有違規充電

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近年來北京市多個區採用「電流指紋」技術用於治理電動單車違規充電問題,最早有相關信息的是懷柔區。2022年,懷柔區為兩個村民自建出租房集中的城中村,安裝了電指紋設備和智能公開設備。通過在入戶電表箱下遊安裝「電流指紋」識別裝置,精準識別入戶充電行為,預警提示3到5分鐘後可聯動智能設備強製斷電。

昌平沙河鎮於辛莊村,一出租樓里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監測設備。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昌平沙河鎮於辛莊村,一出租樓里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監測設備。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2023年,北京市朝陽區王四營鄉孛旺花園社區,也安裝了搭載「電流指紋」技術的監測裝置,通過大平台數據庫進行諧波分析,精準識別電動車充電電波,一旦有居民在家中給電動車充電,就觸發報警信息。

2024年12月24日,門頭溝區消防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門頭溝也在探索運用「電流指紋」技術,為3戶試點人家安裝了「電流指紋」監測設備,「從目前看,這個設備靈敏度和精確度都很高,很適合應用於消防領域。後續是否大規模應用,還是取決於資金。」

安裝「電流指紋」監測設備的房屋,能完全杜絕電動單車入戶嗎?2024年12月22日下午,記者探訪安裝有「電流指紋」監測設備的試點村發現,有些住戶仍能在樓房內對電動單車充電。一位房東表示,家裡有兩塊電表,而政府只給他們家安了一台監測設備,只能監控一個電表;用另一條電路充電,可以規避掉監控。

此外,儘管是試點村,仍有「飛線」從樓內窗戶探出來,下方墜著一個充電插板,晃蕩在一樓窗戶外面。有房東告訴記者,他們家沒人過來安裝「電流指紋」監測設備,也沒有充電樁,如果租客在一樓租房子,是可以自己買個充電插板,將插頭插在屋裡,再把插板甩窗外去,讓電動單車在牆根下充電。

獎勵安裝

出租房集中區更適合試點

為什麼先在村民自建出租房區域內推行「電流指紋」?沙河鎮平安建設辦公室科長肖霄介紹,出租房集中的區域,建築一般比較低矮稠密,活動空間小,一旦有事故,人財物損失會比較大。

他介紹說,今年來沙河鎮為12個「人口倒掛村」安裝了「電流指紋」監測設備,而且還同步完成了「消防雙通道」建設,現在每個出租樓都建設了逃生通道。一開始政府倡導讓房東們自己花錢建設「雙通道」,但是房東積極性不高。後來政府採用「以獎代補」的方法,即房東安上「雙通道」,政府再給房屋安「電流指紋」監測設備作為獎勵。如果仍堅持不建設「雙通道」,就不允許該房屋作為經營使用。

工作人員在測試設備,當有電動單車違規充電,數據平台會顯示電流變化曲線。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工作人員在測試設備,當有電動單車違規充電,數據平台會顯示電流變化曲線。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但推廣「電流指紋」技術仍花費了近兩個月時間。肖霄介紹,政府部門和技術公司派了工作小組,從10月份開始挨家挨戶上門宣傳,並教給房東們使用方法。「我都不記得和幾百個房東,一塊開了多少次會了,20次肯定是有的。」他說,「房東也想讓自己的房屋更安全,因為大家都明白,一旦出現事故,代價太大了。」

在租客們看來,於辛莊村能夠實現全面禁止電動單車入樓的條件是,有比較多而且便宜的公共充電樁。記者在村邊上看到,有個裝有上百個充電接口的「掃碼付費」充電車棚,每度電是0.51元。而村里房東對租客收取的生活用電的電費略高一些。所以,租客們用公共電樁充電的積極性比較高。

但也有租客反映,公共充電樁還不夠多,一到週末,電動單車就排不上隊了。肖霄告訴記者,下一步沙河鎮將加大電動單車充電樁建設力度,滿足租戶需求。

朝陽區王四營鄉孛旺花園6號院里的充電車棚。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朝陽區王四營鄉孛旺花園6號院里的充電車棚。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在試點村,安裝「電流指紋」技術監測設備的區域,都有較充足的公共充電樁。如朝陽孛旺花園社區6號院的充電樁是每度1元錢,懷柔潘家園村一些充電樁的價格是每度1.2元錢,而一些房東對租客收取的電費也是每度1.2元錢。

專家觀點

應該叫「電力指紋」,識別率還需進一步提高

記者發現,不僅在北京,近年來上海,浙江寧波、溫州等地,也在推廣「電流指紋」技術,用於監測住戶電動單車違規充電。這種技術未來的應用場景如何?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盛。

蘇盛介紹,學界一般根據用電設備特徵識別該設備類型的技術,所以稱為「電力指紋」技術。電力要比電流的含義更廣,電力包含電壓、電流、電阻等多個層面。這類技術最早出現在1992年的美國,當時用於識別家用電器,快速普及在消防行業是在2010年左右,當時伴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機器的數據分析和學習能力增強,「電力指紋」技術也趨於成熟。

懷柔潘家園村的電動單車充電監測配電箱。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懷柔潘家園村的電動單車充電監測配電箱。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他介紹,目前「電力指紋」技術仍是應用初級階段,還不能達到100%的準確識別率,難免會有誤報率,比如家裡的掃地機器人、大容量充電寶等也是用的鋰電池,就有可能會被機器混淆為電動單車電瓶。在應用過程中,搭載「電力指紋」技術的監測設備,最好是連著一塊電表,這樣會更精確識別出是哪一戶或哪一間房子出現了問題,如果一台監測設備連著整座樓的總電表,就不能精確識別出問題具體發生地。當然,要讓每一塊電表都連著監測設備,成本會比較高。

在試點區域,2064套指紋設備花費鎮里200多萬元,成本是不是比較高昂?「從根本上說,推動技術走向成熟的動力,還是需求。需求夠大,技術應用就夠廣。」蘇盛說,隨著應用進一步普及,會讓市場在實踐中不斷降低機器誤報率、改進技術,也有望讓成本大幅降低。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