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經偵局:涉保險詐騙犯罪中,隱性欺詐風險增多

新京報訊(記者趙利新)1月3日,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局長華列兵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涉保險詐騙犯罪呈現四方面特點:車險、人身意外險等傳統類型犯罪仍然突出;犯罪手段加速變異、騙保險種持續增多;犯罪主體職業化、作案團夥化趨勢明顯;隱性欺詐風險增多。

1月3日,公安部在北京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通報公安部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部署開展保險詐騙犯罪專項打擊工作舉措成效情況。公安部供圖

他表示,當前,車險、人身意外險等傳統類型犯罪仍然突出。不法分子有的裹挾行業、機構工作人員內外勾結作案,有的通過專業「碰瓷」、多次製造「高檔二手車」碰撞事故騙取理賠金,有的為騙取高額意外險理賠金而進行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性質十分惡劣。此外,犯罪手段加速變異、騙保險種持續增多。為應對金融監管、逃避刑事打擊,不法分子的保險欺詐手法不斷升級迭代,虛構事故、誇大損失、冒名頂替、虛假銷售等犯罪手段變異翻新。新型險種詐騙犯罪高發頻發,呈現出由傳統險種向僱主責任險、團體意外險、運費險、退貨險等全保險業態蔓延的態勢。

另外就是犯罪主體職業化、作案團夥化趨勢明顯。此類犯罪貫穿投保、經紀、理賠業務全流程,職業涉及汽修、醫療、鑒定、評估全環節,人員涉及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以及保險中介、理賠定損、醫療鑒定、汽車修理等全鏈條,不法分子與行業、機構內部人員勾結作案,形成「窩案」「串案」問題特徵明顯。在當前涉保險詐騙犯罪中,隱性欺詐風險增多。一些不具備保險業務資質的實體或空殼公司,針對交通運輸、農牧漁業、新能源等行業,以「統籌服務」「安全互助」等新業態為幌子,誘導客戶購買其自行推出的偽假保險產品,並通過頻繁更換經營地點規避監管,極易造成群眾財產損失,破壞社會安全穩定。

我國公安機關下一步如何開展打擊保險詐騙犯罪工作?華列兵表示,公安機關將堅持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構建常態化打擊機制,持續依法嚴厲打擊保險詐騙犯罪活動,突出打擊重點,堅持集群、集約、集中打擊,突出主動、合力、長效打擊,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協作配合,深入推動形成保險欺詐綜合打擊整治工作合力,堅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公安機關向社會公眾提出加強保險詐騙防範的四點提示:一是提高個人防範意識,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保險。二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確保信息安全準確。三是選擇信譽良好的保險機構,降低被欺詐風險。四是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正規渠道維權,拒絕非法代理維權,不輕信「代理維權」「代理退保」等虛假承諾,拒絕惡意投訴等。

編輯 張磊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