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次選派16名社區工作者到北京掛職倆月收穫滿滿

新京報訊 1月3日,《天津日報》報紙版刊發了一篇《唱響「雙城記」 錘煉「鐵肩膀」》的文章,文章披露了天津首次選派12個區16名社區工作者到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的16個社區掛職鍛鍊了2個月的「取經」路。

全文如下:

「這是一次勇於突破、敢於創新的嘗試;這是一場有方有為、不勝不休的曆練;這是一段有始有終、有來有回的佳話。」

武清區下朱莊街道嘉寧道南社區黨委副書記經超所說的佳話,正是京津兩地深化基層治理協同聯動的有益探索——天津首次選派12個區16名社區工作者,到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的16個社區掛職鍛鍊2個月。

去年10月到12月,在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鄉清苑路第三社區「實戰實訓」後,經超感慨頗深:「拓寬了工作視野,提升了綜合素質。我將把在北京所學所思所悟融入實際工作中,努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貢獻力量。」

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如何,基層幹部是決定性因素。

2024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對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素質提出明確要求。如何從「紙面上」落到「行動中」?

天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將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作為基層治理夯基石、打基礎的關鍵一環,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從專業化、職業化、制度化方面建強社區工作者人才隊伍,在選育管用方面,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青年人才儲備建設;強化素質培訓,為社區工作者履職提高本領;打破晉陞「天花板」,為優秀社區工作者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創新開展社區工作者到北京掛職鍛鍊便是其中一個縮影。此次選派16名社區工作者實地學習「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協商議事」等治理品牌,把北京社區黨建、治理、服務的先進經驗融入天津基層治理,不斷提升我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在社會治理上唱好京津「雙城記」。

去年10月21日,一張張充滿期待的臉龐,踏上了「取經」路。

怎麼在有限時間發揮無限價值?加強日常管理,製定《掛職幹部紀律要求》,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建引領明方向,集聚力量同進步。

學習效果怎麼樣?在深化京津兩地社區工作者掛職鍛鍊工作座談會上,大家敞開心扉,暢談體會。

「迅速進入狀態,不做旁觀者、不當局外人,主動融入、主動對接,切實做好角色轉換,堅持學習至上理念,不懂就問,窮究其理,經驗講授認真聽、理論知識深入學、實地調研認真悟。」常悅是濱海新區胡家園街道遠洋濱瑞社區黨總支書記,此次赴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區掛職鍛鍊,除積極參加掛職社區有關會議和活動外,還實地深入周邊社區、片區企業、商戶、居民區,開展調研走訪,學習鏈接企業資源、服務轄區群眾的工作機制、方法和措施。

作為掛職鍛鍊臨時黨支部書記,她還積極組織黨員開展組織生活,共同探討所學所感所悟。「通過借鑒,我完善了服務社區的網格議事制度,製定了樓門黨建微陣地打造方案,即將啟動電動車棚揭牌儀式暨黨建共治成果展示會,並草擬了社區書記工作室的建設方案,希望進一步打造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基層幹部培優示範點。」常悅說。

市委社會工作部量體裁衣、對症下藥,社區工作者帶著問題去、帶著答案回,真正做到「掛有所為,掛有所成」。

第一天走進北京市前門街道草廠社區,和平區南市街道新世界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淑倩直呼「來對了」。「有居民,還有文化、商業,和我所在社區一模一樣。」掛職期間,她不斷尋找可複製的工作模式,從「小院議事廳」「接訴即辦」等優秀基層治理工作經驗中,感受到議事協商工作的廣度、服務保障民生的速度以及地區統籌發展的高度。

「回去之後,我們也要整合多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妥善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李淑倩說。

如何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河西岸友誼路街道賓西樓社區黨委副書記李路林也在掛職期間找到瞭解題思路。

「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居民多、餐飲多、快遞和外賣訂單多、流動人口多,在黨建品牌‘正陽先鋒’賦能下,街道社區秉承‘以服務推動融合、以融合帶動參與、以參與促進共建’的工作理念,通過建立支部、發展黨員、設立驛站、優惠餐車、施劃車位、積分兌換、評選典型等措施,全力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街區,做好新就業群體的守護人、暖心人與領路人,切實彙聚基層治理‘新力量’。」李路林說,一定將這些寶貴經驗融入實際工作,與天津社區工作者們攜手書寫社區治理創新發展高分「答卷」。

……

2個月的掛職已結束,但這是起點,而非終點。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我們將深入貫徹市委社會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探索創新,不斷為社區工作者成長賦能。」市委社會工作部二處處長劉鐸說,「我們將與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一道,繼續推進這項工作,選派更多社區工作者赴北京掛職鍛鍊,開拓工作視野,提升能力水平,為全市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編輯 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