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車企定下2025銷量新目標,新能源車或達1650萬輛

新年伊始,多家車企在公佈2024年汽車銷量的同時,也定下了2025年的新目標。截至2025年1月2日,已有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14家車企或品牌對外公佈了2025年的全年銷量新目標,表達對2025年車市的展望和預期。

「目前汽車發揮了拉動內需、拉動投資的關鍵作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預計2025年汽車銷量(含出口)約3200萬輛,保持3%左右的增速;估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含出口)達到1650萬輛,增速接近30%。

4家車企目標年銷量實現翻倍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已公佈2025年銷量目標的14家車企,阿維塔、嵐圖、小米、深藍汽車的年度目標普遍同比翻倍。

其中,阿維塔將佈局純電和混動的雙動力形式產品,把2025年目標定位22萬輛,增幅近兩倍。2024年交付8.57萬輛的嵐圖汽車將2025銷量目標鎖定為20萬輛。嵐圖汽車首席首席執行官盧放近日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向用戶差異化需求,嵐圖將加快現有產品迭代,並計劃推出4款以上全新產品或改款車。

2024年全年交付13.5萬輛的小米汽車,2025年的交付目標大幅提升至30萬輛,增幅為122%。深藍汽車目標2025年交付50萬輛,其中國內40萬輛,海外10萬輛。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總裁丹恩承浩透露,S05與S07兩款產品2025年將在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冰 製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冰 製圖

相比於新勢力品牌,自主品牌則追求更為「穩」的銷量增速,約為10%至30%。2025年吉利汽車將銷量目標定為271萬輛,較2024年總銷量增長約25%,其中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約69%增長至150萬輛。廣汽宣佈2025年銷量目標為230萬輛,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均將2025年銷量目標定為300萬輛,前者2024年銷量超268萬輛,相比之下東風想要完成2025的目標壓力更大,其預計2024年全年銷量為248萬輛。

另外,各家自主車企還在新一年規劃中強調了新能源轉型。東風汽車在2025工作會中提到,要推動新能源汽車跨越百萬輛和加快智能化業務佈局。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25年新年致辭中表示,吉利要聚焦汽車主業,堅定不移推進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持續探索新能源商用車應用場景和運營模式,佈局純電、醇氫、增程等多技術路線。

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1650萬輛

2024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年產銷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連續多月突破 5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134.5萬輛和1126.2萬輛,同比數別增長34.6%和35.6%,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3%。

張永偉表示,預計2025年汽車銷量(含出口)有望達3200萬輛,其中國內市場約2600萬輛,增速保持在3%左右。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回落,但仍會保持高速增長,樂觀估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650萬輛(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滲透率超過50%;內需有望達到1500萬輛,滲透率超過55%。

他提到,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融合了電動與燃油先進技術,成為新能源汽車增量中的重要力量;在需求側,部分保守型消費者更容易接受上述兩種車型,在供給側,上述兩種車型2025年將進一步豐富。預計2025年上述兩種車型銷量超800萬輛,增量超過25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中佔比接近50%。

張永偉預測,汽車智能化將進入全面加速期,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趨於標配。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對汽車產業帶來全新變革。此外,以固態電池為代表的新一代汽車產品加速量產。全固態電池有望在未來2-3年完成小批量上車,當前處於核心技術突破和驗證階段。

中國車企國際化不能走老路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經歷前所未有激烈競爭的同時,中國汽車品牌也正加速構建全球汽車市場新格局。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出口534.5萬輛,同比增長21.2%,其中乘用車出口452萬輛,同比增長21.5%。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三家自主車企2024年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幅分別超71%、53%和43%。與此同時,中國車企出海模式多元化,比如零跑汽車與歐洲車企斯特蘭蒂斯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比亞迪、奇瑞、廣汽埃安等車企在海外建廠。

「過去是吸引全球汽車產業到中國來,下一步汽車行業發展是中國車企用先進的製造和先進產品服務全球市場,即過去是由外向內,現在是由內向外。」張永偉表示,國際化和全球化是中國車企必須要做的,但不能走老路,「簡單複製國內打法是不可取的。」中國車企面臨新的國際化發展環境,要用一個新的方式走好這條路。過去更多的是通過貿易,把在中國製造的整車賣出去,但這可能面臨貿易壁壘,未來出海可能由貿易轉向將生產放在市場所在地,要到當地去投資。

談及車企發展,張永偉認為,「當汽車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企業追求多品牌、盲目擴張的模式很難持續,企業的發展模式需要調整。」在他看來,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給企業帶來巨大投入壓力,一定要有選擇地投入,而不是全都自己從研發開始來做。「當投入需要更多的時候,企業需要由全面開花變成進一步定位聚焦,形成核心競爭力,這種調整對企業發展可能是戰略性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白昊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