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首例居民自籌換電梯:上崗400天,連保護膜都沒捨得撕
亮堂,舒適,乘梯絲滑順暢,北京市大興區宇豐苑小區50號樓4單元和5單元的電梯換新400天了,居民們再沒有為上下樓的問題著急上火過。居民們對電梯用得很愛惜,至今仍有一圈保護膜沒捨得撕下。
2023年10月,大興區宇豐苑小區誕生了北京首個居民自籌資金更換電梯的成功案例,兩個單元五六十戶居民自掏腰包,幫助工作了20年的老電梯「榮休」,也迎來了嶄新的電梯「上崗」。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電梯的成功換新,靠的是社區、居民、物業、街道的四方「共同奔赴」。
20年老電梯「年事已高」毛病多
嚴格意義上說,竣工於2003年的宇豐苑小區一期,還算不上老小區,但小區50號樓4單元和5單元兩部與小區同齡的電梯,肯定算是「年事已高」的老電梯了。隨著電梯年齡的增長,本該為高層住戶帶來便利的設備,沒少讓居民們生氣擔心。
72歲的居民祖繼中老爺子,對前幾年電梯頻頻發生故障的日子仍記憶猶新,「那時候的電梯,不誇張地說,真是三天兩頭地壞。關不上門、電梯按鍵不起作用都是常態。」
除了反應慢,電梯也存在安全隱患。祖繼中告訴記者,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天從外面回家,正趕上維修工人解救被困的居民,那還是個小夥子,與自己孩子差不多大,「據說在裡面悶了三四十分鐘,大夏天的,渾身冒汗地從電梯里出來,真懸啊。」
祖繼中說「懸」,除了擔心電梯發生墜梯故障,更是擔心:年青人在裡面被困三四十分鐘還挺得住,如果是老年人,大熱天被困這麼長時間還受得了嗎?「尤其我們小區老年人多,像我得天天下樓接接地氣兒,每天乘梯三四次都算是少的。萬一長時間困住老人,怎麼辦?」
兩部電梯只在2014年經歷過一次大修,在日常保養之外,每年夏天,為了避免電梯運行過熱而停機,物業公司還要在半夜重啟電梯,進行斷電封維,以降低電梯的故障頻率。可維保畢竟無法改變老電梯高齡的事實,故障的頻次也提醒著物業與居民,已到了需要為老電梯找「接班人」的時候。
要當「首例」,就得摸著石頭過河
社區黨委書記趙雪莉,是2022年8月調任到海子角南里社區工作的。她向記者回憶,自己作為社區書記接到的第一個12345接訴即辦工單,就是來自社區居民要求更換電梯的訴求。
動用公共維修基金,是小區更換電梯通常會最先考慮的方式。但宇豐苑小區此前經過電梯大修、供水設備改造,相應單元的維修資金已經「見底兒」。作為商品房,又無法效仿許多老小區,通過尋找產權單位更換或維修電梯。而根據《民法典》相關條例,對於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業主享有權利,也應承擔義務,「也就是說,維修、更換電梯,也是業主在履行自己的責任。」
趙雪莉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的工作經歷,並不涉及高層電梯住宅,北京市在當時也並沒有居民自籌換電梯的先例。釐清這個關係並不容易,把其中的關鍵給居民講清楚、讓他們接受理解則更難。
趙雪莉回憶,2022年下半年起,社區舉辦了多次「拉家常」協商議事會,和物業一起瞭解居民的訴求和意見,討論換還是修,也向街道多次彙報了社區電梯亟待更換的情況。到了2023年3月,初步確定了更換電梯的想法。前面沒有案例可參考,推進工作就得「摸著石頭過河」。
經過走訪諮詢,老電梯的主控部件都已經停產,如果再花十幾萬元對電梯進行大修並不划算,還治標不治本。因此,若想徹底解決電梯問題,自掏腰包更換,幾乎已是兩個單元居民唯一的選擇。
但為了實現民主最大化,居委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社工,還是選擇逐戶上門徵求居民意見。當年夏天,還通過北京電視台「向前一步」欄目搭建的平台,為居民分析利弊、普法宣傳。最終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是否對老舊電梯進行更換,並由居民集體商議確定電梯品牌、型號和價位。4單元和5單元居民通過了投票,確定為電梯更新自籌付費。
電梯更換的費用,由物業、愛心企業、居民業主共同承擔,其中有近一半的費用為居民自籌。按照計劃,兩個單元電梯輪流更換,為了保障居民上下樓的需求,社區和物業還為業主在單元樓頂層設置了連廊,連通4單元和5單元,考慮到天台的安全保障問題,還將連廊做了完全封閉的處理。
「這裏還有個小插曲。」趙雪莉說,2023年9月,新的電梯設備已經在小區就位,本來計劃當月便動工更換,但一位單元居民卻找上了門來,「原來是居民家裡本來打算十一期間為孩子辦喜事,考慮到老人和賓客的進出,就想來問問能不能把換電梯的時間稍微延後。」瞭解情況後,社區居委會便與居民一起帶著喜糖,逐戶上門協調,「一聽說是孩子要結婚,居民們都特別理解支持,同意讓‘喜事’優先,國慶長假後再換電梯。」
2023年10月10日10時10分,居民們挑了個吉利的日子和時間,隨著一聲「開工大吉」,居民們共同參與了電梯更新的開工儀式。這意味著50號樓4單元和5單元的老舊電梯會在這一刻起,相繼完成它們的「使命」,把服務居民的「接力棒」轉交給新的設備。
新電梯又快又安全,居民們用得很「仔細」
2024年12月底,當新京報記者跟隨趙雪莉來到50號樓的兩個高層單元內,新的日立牌電梯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值守近400天。新電梯被居民們用得很仔細,不鏽鋼的內裡乾淨、光亮,近地面處,還有一層塑料保護膜,到現在也沒捨得撕下來,只有地面上還留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動線痕跡。居民說,新電梯起起落落的速度比老電梯快,反應靈敏,也更加平穩安全,大家在坐電梯的時候,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懸著心了。
複盤整個電梯更換的經歷,趙雪莉和同事們總結出了經驗。前期社區摸清居民的生活需求與物業的業務需求,街道秉持解決居民民生訴求的決心,再通過黨建引領,與居民中的黨員、關鍵人物溝通,把問題和方向講明講透,才能實現四方向前,完成為了同一個目標的「共同奔赴」。
趙雪莉記得,小區兩個高層單元樓成功換新後,還有來自房山區的社區書記找自己詢問經驗,「他們小區和我們這裏的情況很相似,我後來還把社區當時的一些方案、投票的票樣發過去了。」
趙雪莉說,宇豐苑小區是首個北京自籌更換電梯的小區,第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社區,能讓更多社區在未來「過河時」有跡可循。在她與同事們看來,來自大興天宮院的這個案例,可以為更多老舊小區的電梯更換問題,帶來可複製的經驗與更多思路。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