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看一線丨綠春縣:「四定」化煩心 鄰里一家親

週一清晨,天空剛剛泛白,綠春縣大興鎮牛洪社區牛洪居民小組的微網格員白福抽就已出門,按慣例開始每週一次的走訪,及時瞭解掌握聯繫對象的思想情況、家庭狀況等,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54歲的白福抽所負責網格內有10戶住戶,加上這些住戶的租客,聯繫對像有80多人,4年來排查化解不少矛盾糾紛,確保網格內鄰里關係和諧穩定。「社區類似白大姐這樣的微網格員有100多人,正是他們以真情換真心的辛勤付出,為社區治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總隊長顧建偉說。

作為綠春縣城最大的居民區,位於城中心的牛洪社區下轄9個居民小組,社區居住人口有8000餘人,涵蓋11個民族,人員密集、民族眾多、情況複雜,社區管理難度大。「聚焦治理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牛洪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和黨支部的作用,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大興鎮黨委書記趙付縣介紹,牛洪社區黨總支下轄10個黨支部,有黨員185名,近年來積極探索邊疆民族地區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定網、定人、定時、定責的「四定」工作法,確保矛盾排得出、控得住、能化解。

聚焦精準,牛洪社區首先實行定網管理,健全「社區—網格—微網格」治理架構,按10戶左右設置1個微網格,將整個社區劃分為165個微網格,從黨員、小組幹部、優秀青年、機關退休幹部等各類人才中推選配備網格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區內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負其責的精細化管理機制。

圖源:「活力大興」微信公眾號圖源:「活力大興」微信公眾號

在此基礎上,牛洪社區實行定人包保,將居民按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分為重點戶、一般戶。圍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情民意收集上報、鄰里互助、組織生產等職責,每名微網格員對應包保網格內的重點戶、一般戶,重點戶每半月必到、一般戶每月隨訪。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矛盾糾紛戶等特殊重點群眾,由社區「兩委」幹部提級掛聯包保,每週必須入戶走訪1次,確保家家有人掛、戶戶有人訪。

圖源:「活力大興」微信公眾號圖源:「活力大興」微信公眾號

按照早發現、早介入、早穩控的原則,牛洪社區強化細化定時排查工作,建立每月大排查、每週小排查制度,統籌整合「東仰大媽」、青年誌願服務隊等多方力量,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居民代表會、網格員碰頭會、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對轄區內各類矛盾糾紛和社會風險隱患開展「滾動式」拉網排查。同時,利用哈尼十月年等民族節慶活動,社區黨員幹部、網格員等深入瞭解民情、傾聽群眾訴求,及時掌握各類矛盾糾紛及治安風險隱患,隨時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牛洪社區按難易程度劃分為4個等級,對應實行微網格、網格、社區、鎮的四級定責化解:一般性問題,由微網格員常態走訪化解;存在低風險的,由小組黨支部書記、小組長調處;中風險問題,由社區「兩委」幹部現場解決;高風險問題,請求鎮黨委組織力量一線解決,必要時申請縣級及以上職能部門給予支持。對已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及時將風險等級逐級下調,並建立跟蹤回訪機制,確保矛盾糾紛不反彈。

「依託‘四定’工作法,在干群齊心推動下,社區矛盾糾紛數逐年下降。」牛洪社區黨總支書記白蘇華介紹,2024年以來,社區累計排查群眾矛盾糾紛23件,全部成功化解,連續7年實現矛盾不上交、連續12年未發生群訪事件。社區先後被評為省、州、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牛洪居民小組則被評為省、州、縣三級文明村,社區轄區先後湧現出「調解能手」李傑、「拔尖農村鄉土人才」白秀珍等先進人物,社區居民相處和諧融洽、風氣文明向上。

記者手記

綠春縣大興鎮牛洪社區實行的定網、定人、定時、定責的「四定」工作法,將自治、德治、法治嵌入社區治理,內容環環相扣、措施精準務實,真正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作為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實踐。「四定」工作法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工作規範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找到說事的人和地方,讓群眾遇事能見得著面、說得上話、解得開結、辦得了事,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進一步密切了干群聯繫、增進了鄰里關係,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充實、更有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滿意度不斷提升。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饒勇

雲南日報-雲新聞編輯:蔡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