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局特設處:北京31.6萬台電梯今年全部貼上數字身份證
北京數萬台住宅老舊電梯已經進入更換高峰期。老電梯「超齡」運轉,會有哪些風險?精細化保養能否延長老電梯的使用壽命?全市電梯如何提高後續維保水平?針對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尤曉源。
去年消除2600餘項電梯安全隱患
電梯故障成為老電梯長期「超齡」運轉的通病。記者在近段時間走訪北京「老電梯樓」的時候,也遇到過多次居民講述各種電梯「卡殼」的經歷。那麼,這樣的電梯是否已經意味著隨時會發生較高風險?
「對於電梯故障的理解,大眾和行業內是存在一些差異的。」尤曉源說,「電梯是由微電腦系統控制的,運行過程中通過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電梯運行狀態,如果某個監測點的信號出現了異常,比如,層門地坎滑道內異物卡阻,人為長時間擋門、扒門時,門關閉觸監測信號就會反饋異常,控制系統會認定出現故障,電梯就會停止正常運行,或進行系統修正。所以,電梯突然‘卡殼’的觸發情況有很多,居民要保持冷靜及時呼叫援助。」
但如果居民遇到的是電梯突然下墜、卡停,則是電梯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了,「電梯設計有多種安全保障裝置,比如牽引電梯轎廂的鋼絲繩由多根組成,一般不會出現多根鋼絲繩同時斷裂的情況。電梯設計有限速器和安全鉗的聯動保護裝置,如果鋼絲繩有運轉異常或限速器檢測出轎廂超速,都會觸發安全鉗動作,使電梯轎廂緊急製停在導軌上。」
也就是說,碰到電梯運轉故障,乘梯者不要過分驚慌甚至去進行扒門等危險動作。尤曉源介紹,每年包括北京住宅電梯在內的全部電梯,都會按照規定去定期進行「體檢」,還會進行電梯使用管理、維保質量、檢驗檢測質量等方面的專項抽查,安全性是有保障的。2024年,通過電梯專項抽查,北京市已消除2600餘項電梯安全隱患。
全市啟動「一梯一碼」智慧監管工作
目前北京老舊住宅電梯常見的故障有哪些?尤曉源介紹,「一般來說,包括電梯門觸點接觸不良,選層按鍵損壞或失效,電梯控制系統、驅動裝置、製動裝置中的部件或電氣元件出現老化、損壞的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檢修或更換部件。」
記者留意到,2024年11月,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曾通報過一次電梯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其中就包括未經檢驗的電梯投用、電梯底坑積水,以及電梯發生困人事件後,未對電梯進行全面檢查繼續使用,導致該電梯再次發生困人情況。
如何規避類似的事情,讓電梯維保更加精細化?更換了新電梯,壽命如何更持久?「最近不少市民肯定留意到了,樓里的電梯都貼上了一張‘身份證’,掃一下上面的二維碼就能查看電梯的維保檔案。」尤曉源介紹,2024年聚焦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安全監管問題,北京啟動了「一梯一碼」智慧監管工作,即為每台電梯附上專屬的數字「身份證」,這其實是在傳統監管基礎上,對未來電梯維保監管模式的一次全新升級。
目前,「一梯一碼」監管已率先在使用時間15年以上的8萬餘台老舊電梯(其中包括4.5萬台住宅電梯)試點實施,2025年4月底前,實現全市31.6萬台電梯全覆蓋。尤曉源談到,有了這張「身份證」,居民可一鍵掃碼瞭解電梯基礎信息、維保信息、電梯檢驗、檢測信息、救援電話等信息。而電梯維保人員掃碼進行人臉識別和位置定位驗證後,才能開展維護保養,實現維保記錄電子化、維保過程可溯化。
試點電梯安全監督「哨兵團」
「對我們的執法人員來說,實施‘一梯一碼’後,可以通過系統後台調閱檢查,實現全過程非現場監管。過去,可能存在維保人員與實際不匹配、未持證上崗,或是隨意填寫維保記錄等情況,現在有了這套系統,就可以很好地規避這些現象。」尤曉源透露,當前,北京電梯維保市場非常「卷」,存在非良性競爭,甚至存在「價格戰」的現象,持續壓低維保價格,電梯維保的品質就難保證。「一梯一碼」施行後,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梯維保市場持續、健康的發展,實現優勝劣汰。
此外,在非現場監管領域,海澱一些小區也在試點運用物聯網數字化監管,探索「數字+共治」特種設備安全新型治理模式,「比如海澱區正在花園路街道試點,聘請美團、順豐、京東等‘花園路小哥’擔任電梯安全監督員,打造北京市首個電梯安全監督‘哨兵團’。」尤曉源認為,未來,隨著電梯製造技術的更新迭代、電梯維保行業的發展以及監管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北京住宅電梯維保難題將逐步得到破解。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