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超齡老電梯依舊很皮實?實探這個通州小區的「健康密碼」
通州區新華聯家園小區每一部電梯旁,都貼著一張藍色的「身份證」,掃碼上面的二維碼,即可查看電梯檔案,瞭解電梯安全運行狀態。
新華聯家園小區建成於2003年前後,住宅有高層也有低層,小區里60多部老電梯運行均超過20年,是通州區老電梯比較集中的小區,但在部分居民眼中,電梯的狀態不錯,「電梯年頭不短了,但是用著挺‘皮實’。」記者近日探訪時,居民如此表述。
新華聯家園小區剛建成的時候,算是通州人眼中的大型高檔小區。如今,20多年過去了,小區不僅外觀上沒有太明顯的歲月感,經過有關部門檢測,60餘部老電梯因日常精細的維保,比同齡電梯狀態要好很多。
58歲物業練就「火速爬樓」,每一部電梯都得用心看
湯國興在新華聯家園小區物業工作十年了,自從負責電梯安全監管之後,試乘電梯成了他的工作日常,檢查按鍵是否正常、開關門是否絲滑、電梯內外是否堆放雜物……都在他試乘檢查的範疇。
「住戶少的樓,電梯狀態會好些。有的樓住戶多,電梯磨損自然也會嚴重一些,都得用心看看,不能大意。」湯國興說,新華聯家園的物業是老物業,為了讓電梯使用年限更長久,物業每年都會把一定的資金花在電梯維護保養上。「這幾年隨著電梯步入老齡化,電梯維保的費用逐年增加,但考慮到電梯關係居民出行安全,能力允許範圍內,在這方面從沒吝嗇過。」湯國興稱。
按照要求,小區里60餘部電梯,每隔15天要進行一次日常維保,湯國興通常都會和維保人員一起盯現場。今年58歲的他,遇到電梯突然故障的情況,也得跟著維保人員一起爬樓。小區住宅最高15層,機房在頂層,「火速爬樓」成了湯國興必備的技能。「還好,電梯還算‘皮實’,不怎麼壞。」湯國興開玩笑說。
維保人員駐點小區,一般故障兩小時修復
湯國興告訴記者,為了保障電梯運行安全,小區常年有電梯維保人員駐點,24小時提供服務,「維保人員長期在我們小區里駐場,這樣萬一有個緊急情況,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湯國興拿出了一份物業與第三方電梯維保公司簽訂的協議。記者看到,這份協議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比如,遇到突發緊急事件,維保人員需20分鐘內到場。如遇電梯困人,一般電梯故障2小時內修復、重大故障24小時內修復。超出24小時,須以書面方式通知物業確認修復方案和時間。
同時,協議還明確,維保公司保證在維護保養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範的要求,保證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對於維保人員,協議也進行了明確,例如須持證上崗、維保人員要求固定人員等。
記者隨後來到新華聯家園小區3號樓,見到了常駐小區的兩名電梯維保人員張會敏和任凱,一位40歲,一位27歲。
「很多人都害怕坐電梯被困在裡面,擔心下一刻是不是就該墜梯了,但其實電梯是很安全的。除了有多組牽引繩之外,還有阻斷器。即便所有的牽引繩都斷開了,限速器、安全鉗也會像鉗子一樣,將電梯轎廂卡在軌道上。」談起電梯維保,有著20年維保經驗的張會敏便會滔滔不絕。他說,電梯出現驟停、困人的情況,其實是電梯電腦程序自我檢測到故障後,啟動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被困電梯的時候,常有人說,我們直接下墜到幾層了,但其實並不一定真的下墜了這麼多層,只是正常運行遇故障後瞬間減速失重產生的一種下墜感。」張會敏解釋說,大多數電梯里屏幕顯示的樓層,其實是根據電梯運行速度計算出來的。電梯牽引繩是有彈力的,當彈性發生變化,電梯就會打破常規速度,樓層顯示數也會隨之變化,讓被困人誤認為自己下墜了很多層。
電梯維保,喜歡在冬天幹活
張會敏說,電梯的使用壽命、故障頻次,確實和日常維保有關係,及時排查能極大降低電梯故障概率。當然也不是絕對,老電梯運行和使用環境比如溫度濕度有關係,尤其夏季高溫電梯故障升高尤為明顯。
相對於酷熱難耐的夏天,他們更喜歡冬天。「夏天機房裡體感溫度逼近40攝氏度,趕上電梯壞了,我們需要進機房維修,真是非常難受。基本一進門,衣服瞬間就濕了。二三十分鐘後,維修完出來的時候,跟洗了澡一樣。」
就新華聯小區的電梯維保工作來說,張會敏和任凱幾乎每天在四五部電梯的井道中進進出出,他們說,相對於作業空間狹窄、光線昏暗,最難的挑戰是時刻緊繃神經,「我們一般是在電梯轎廂上面作業,在一樓至十幾、二十層樓之間穿梭,一是自己得時刻警惕安全隱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二是搭檔之間得默契配合,否則就容易出危險。」
張會敏說,電梯維保,大部分是在閉塞的井道中工作,雖然居民們看不到他們在工作,但是居民的聲音會在井道中迴蕩,不管是「電梯怎麼了這是」還是「呦,師傅又保養電梯呢,大冷天的不容易」他們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甭管怎樣,電梯維保沒有小事情,再小的零部件,都關繫著居民的出行安全,馬虎不得。」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