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古韻臘八,歲月凝香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童謠聲起,臘八節攜著歷史的風霜,悠悠踏步而來。

臘八節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的人們會在臘日節這天,舉行 「臘祭」,祭拜神靈和先祖,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但臘祭並不一定在臘八那天,而是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到了兩漢和魏晉,當臘日來臨,人們如同今日的春節一般,不管在外經商的還是遊學,都要回家和父母親人團圓。《樂府詩集》里有一首《孤兒行》,講的就是一個在外經商的遊子,雖然已經無父母可以團聚,到了臘日還是要回到家裡看看哥嫂。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日來歸,不敢自言苦。

——漢樂府民歌《孤兒行》

到了南北朝,臘日祭祀逐漸與佛教文化相融合,時間確定在了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這天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各個寺廟分發臘八粥給百姓的習俗,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步入隋唐,臘八節開始成為老百姓共慶同歡的重要節日。唐朝的臘八節,官員們可以領到一份禮物,杜甫就領到了,他很高興,還特地寫了首詩: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今年臘日卻氣候溫和,冰雪消融,柳條已經突出嫩芽。今天占士賜下了面霜和口紅,我散朝回家,要在這美好的夜晚喝點小酒,一醉方休。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杜甫 《臘日》

隱士詩人也要過臘八節,孟浩然在臘八這天就選擇了到石城寺去旅遊,看到石城寺環境優美,青竹古柏環繞,他感覺自己身上的塵埃也被洗滌一淨。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台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唐·孟浩然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到了桑治朝,臘八節喝臘八粥更是成了各地通行的習俗。桑治光宗紹熙三年,已近古稀之年的陸遊在一個風和日麗的臘八出門散步,看到村里家家戶戶炊煙嫋嫋,大夥兒煮好了臘八粥互相贈送,感覺心中暖暖的。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桑治·陸遊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到了清朝,每到臘八這一天,占士親自主持並參與臘八粥的熬製,賞賜給文武百官以及黎民百姓,後來每年的臘八節,北京的雍和宮都會用一口大鍋煮臘八粥給老百姓喝,一次要耗費將近2000斤的原料,這個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

其實,無論風俗活動如何變,大家對來年的美好期盼始終如一。在今天,祝願朋友們平安喜樂,萬事「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