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極寒下的救援,西藏日喀則震中一日
1月7日一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珠峰大班營附近一家旅館內,簡雲因缺氧而醒來,她打開製氧機,來到西藏旅行的第四天,她仍然沒能適應這裏的高原缺氧環境。
早晨8點11分,她感到床在晃,手機上顯示4.0級的地震,房間里還有她的兩個旅伴,沒有人當回事,直到真正的大地震來臨——9點5分,在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了一場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日喀則市官方介紹,截至19時,此次地震共造成126人遇難、188人受傷,28名重症人員轉移到市人民醫院救治;倒塌房屋3609戶。
定日縣,西藏自治區西南邊陲一個縣城,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麓珠峰腳下,也是珠峰大班營所在地,震中定日縣措果鄉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為4259米。
高海拔、極寒天氣考驗著震後小城。目前,國家地震應急響應升至二級,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撥款1億元支持災後應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已將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被地震搖醒的縣城
家住定日縣城的高帆回憶,自己是被地震「搖醒」的。
高帆在縣城經營房屋建材生意,地震發生時,他和妻子正在平房睡覺。被地震驚醒的他看到,房間的燈、桌子上的擺件都搖得很厲害,整個房子發出很大聲響。夫妻兩人趕緊拿上衣服,套在身上,就往屋外跑。
十幾分鐘後,旁邊小區陸陸續續跑下來很多住戶。餘震持續不斷,地面在晃動,人們在空地聚集起來,忍受著戶外的寒冷。
高帆掏出手機拍下了縣城的震後現狀:臨街店舖外面的人行道全部被磚塊、散落的建築材料、灰色的粉塵覆蓋,停在兩棟房之間的越野車也受損嚴重,車窗、後車燈、車後的備胎罩都被旁邊房屋掉下來的磚塊砸碎。
簡雲在旅館里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時刻,房子開始左右晃,房間里發出「砰砰砰」的斷電聲,燈滅了,製氧機也停止運作,一開始晃動不大,之後越來越嚴重,簡雲翻身下床,蹲在床縫裡攥著手機,不知道該給誰打電話,她給媽媽發去信息,「地震了。」
烈度最強的一波地震結束後,簡雲和朋友拿上羽絨服,從二樓跑到旅館門前的空地上,這裏陸陸續續聚集起了一些遊客和當地人,簡雲接到媽媽的電話,她安慰媽媽,「沒事,別擔心別害怕。」
事實上,簡雲很慌張。她來自內陸省份,從未經歷過地震。不到9點20分,民宿老闆招呼她們,應該沒事了,簡雲和朋友上了二樓,抓起散落的行李往行李箱里塞,只用了五分鐘,就收好行李退了房,和朋友沿著珠峰路離開了。
劉東的川菜館開在拉孜縣前往珠峰大班營的必經之路上,飯店裡來來往往的大多是路過的遊客。原本想著冬天是旅遊淡季可以晚點開門,但沒等他把大門打開,地震來了。
震後的一幕讓他揪心——牆壁裂開了,大門也打不開了。劉東艱難地預估了自己的損失,這棟用於經營的二層樓房是他五年前租的,地震幾乎毀掉了整棟建築,房屋的框架已經被拉變形,「裝修七八十萬,全沒了」,只剩桌椅後備,散落在大廳里。
劉東和家人來到了餐館外面,他們還沒想好晚上要去哪裡過夜,過去幾年,他們一直住在餐館里,現下為了人身安全,只能搬到室外的空地上。
被關閉的珠峰大班營
對於很多登山者而言,定日縣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中國境內有兩個珠峰大班營都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一個是紮西宗鄉的西坡大班營,一個是曲當鄉嘎瑪溝一帶的東坡大班營。
在開放時間里,珠峰大班營為登山者和遊客提供帳篷,還有旅館、茶座、甚至郵政所,還有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夜間照明。
圍繞著景區,周邊的餐飲民宿依附著珠峰生存。汪強是珠峰紮西旅館的一名店員,這家旅館距離珠峰大班營有二三十公里,「震感很強烈,晃得很凶。」前一天,他所在的旅館接待了二十多位遊客,而當地震發生時,遊客們大多已經離開了旅館,前往珠峰大班營。
冬天,並不是珠峰大班營的旅遊旺季,10月起,景區就撤走了帳篷,遊客乘車去珠峰大班營,主要是為了觀景。「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們(遊客)應該正在加烏拉山口。」汪強說。
加烏拉山口是珠峰大班營附近的「網紅打卡地」,海拔5210米,是一個可以眺望多座8000米級雪峰的埡口,汪強說,這個季節的旅遊看點是日出日落,冬天看到日照金山的概率比較高。
這天上午,西藏環線旅行有限公司的司機佔堆正陪同8位遊客在加烏拉山口觀景台。冬季當地看日出的時間是上午8點到9點半,一行人8點50分抵達觀景台,抬眼望去,正是日照金山的景色。佔堆說,這幾位遊客運氣不錯,「前幾天當地的天氣還霧濛濛的,今天撥雲見日了。」
9點5分左右,地面忽然開始搖晃,佔堆緊緊握住方向盤,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身體。他看到遠處的遊客有的抓著欄杆,有的半蹲著,努力保持平衡。有遊客臉色煞白,一言不發,也有遊客隨著地面的晃動不停叫喊。佔堆努力朝遊客大喊:你們不要動!
地震大約持續了3到5分鐘,佔堆覺得這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幾分鐘。地震停下後,佔堆帶著乘客開始返程。
回程的路上,他們看到國道318白壩到拉孜縣段路上佈滿從山上滾落的石子,遊客們為劫後餘生感到慶幸。
簡雲也是為了日照金山而來。地震的頭一天傍晚,她和朋友自駕6小時從日喀則市開車到了珠峰大班營,因為到得有些晚,她為沒能看到日照金山而感到遺憾。但到了1月7日早晨,她已經為「房子沒有塌」而感到幸運了。
離開珠峰大班營的路上,車開出去沒多久就到了108彎,早晨太陽強烈得睜不開眼,甩過一個轉彎,又是一個彎。還沒有轉到頭,簡雲的手機又開始提示,接下來有餘震,她和朋友開始慌了,將車停在路邊,等待餘震過去。
這一天,她們沿著318國道,準備開到拉薩去,一路是許多塌掉的房子,路過拉孜縣,她們看到,「那邊很嚴重,房子塌不少。」
新京報記者聯繫上珠峰大班營景區工作人員,對方稱,最近遊客很少,10月起已經撤去了帳篷,珠峰大班營沒有人住宿,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1月7日中午,定日縣文旅局、日喀則珠穆朗瑪峰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為了保障遊客及工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珠峰景區於2025年1月7日10時開始暫停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為何會造成嚴重後果?
「6.8級地震在我國平原地區、東區地區一般來說屬於強震,但在西藏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並非近幾年同板塊振幅的極值。」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告訴新京報記者。
他介紹,西藏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本身就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區。該地區大部分地震都是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強烈擠壓,造成板塊邊沿及內部錯動、破裂,從而引起地震。目前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強烈擠壓,每年移動大概5釐米,地質作用力屬於較強級別,包括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也是在這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下抬升起來的。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孟潭解釋,這次的定日地震發生在南北向的一條正斷層(斷層的西面向下滑動,東面相對上升,形成正斷層)上面,震級達到了6.8級。震區所在地位於西藏西岸,有一條河叫朋曲河,朋曲河在定日崗巴盆地內,該河流兩岸居民較多,北邊是丁木錯,湖的邊緣也有居民,這條斷層恰恰穿過了這兩個人口稠密區,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錫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要注意防範地震發生後的次生災害。西藏地區屬於高原地帶,高寒、缺氧、分佈著許多被河流切割形成的高山峽穀。這種地貌特徵下的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山體崩塌、滾石、雪崩和冰川斷裂。如果後續遇到下雨天氣,還要防範泥石流。
徐錫偉提醒,西藏高原地區的災後救援也有特殊之處。該地區公共交通設施較平原地區稀缺,地震如果破壞了當地主要的公路、鐵路等公共交通設施,那麼救援作業的設備如何帶上高原將是救援單位面臨的一大挑戰。其次,該地區的災後救援,當地人的互助比平原地區更為重要。因為當地屬高原缺氧地區,平原地區人員貿然進去可能發生高原反應。
「據我所知,類似事件在2021年青海瑪多地震時就有發生,有內地去的救援人員因為高原反應成了被救援對象。當地夜晚零下15攝氏度左右的寒冷天氣,也是對救援人員與救援設備的重大考驗。」徐錫偉說。
全力保障救援和搶險
1月7日中午,做服裝生意的馬連在拉麵店吃午飯時聽到當地人議論,定日縣周邊的長所鄉、措果鄉、曲洛鄉受災嚴重,有人員傷亡、房屋倒塌的情況。
馬連便和開拉麵店的朋友商議,帶上煮麵的設備一起去參與救援,讓災民吃飽飯。高帆也加入了進來,他們瞭解到,距離定日縣40多公里的長所鄉受災嚴重。20多人一起組織了一支民間救援隊,帶上泡麵,糌粑、礦泉水等物資前往長所鄉。
抵達長所鄉後,高帆看到,路邊一些村民自建的二層房已經坍塌成為平房,二樓只留下殘缺的半個牆面。高帆說,當地藏民多用土磚蓋房,這種材質的土房子不抗震,「水泥房還好,土房子基本上都塌了。」高帆在路邊遇到幾位藏族老人在哭泣,對方告訴他,家中孫輩孩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難。
1月7日下午,長所鄉的空地上救援隊搭起多個藍色帳篷,帳篷上面寫著「救災」,有老人在帳篷里坐著休息。救援人員有的在搬物資,有的在為受傷人員進行包紮。他們用煤氣煮麵,長所鄉的海拔高,天氣又冷,煮一鍋麵大概要20分鐘至半小時。災民們雙手合十,向他們表達感謝。
更多救援力量也在湧向定日縣。
西藏森林消防總隊教育宣傳處助理鄭龍介紹,西藏森林消防總隊共投入了300人的救援力量,分三個梯隊,分別從拉薩、那曲、日喀則出發,在曲洛鄉、尼轄鄉、措果鄉3個鄉,木隊村、轄措村、吉定村等共12個村同步開展救援。
鄭龍在1月7日傍晚6點20分左右抵達措果鄉野江村,野江村的建築以平房或小二樓為主,多為土木結構,房屋受損比較嚴重,「村里一共76戶人家,大概有85%戶的住所都開裂或者房頂坍塌了。」
他看到,村民們在公安、解放軍等救援力量的幫助下往外轉移, 「中老年群眾居多,總體情緒穩定,他們大部分實現了自救,外部力量解救的傷者已被送到醫療機構,當天晚上7點多,群眾都已得到安全轉移。」
鄭龍的工作是摸排被困群眾及牲畜。「其中有一位獨居老太太比較絕望,她本人沒有受傷,但是她的四頭犛牛被埋了,大家幫她把牛和生活物資都搶救了出來。」
高海拔山區的低溫也為救災帶來了更大困難。1月7日晚8點,他和總隊隊員們前往曲洛鄉安置災民(搭帳篷、備熱食等),日喀則市森林消防大隊的救援人員仍在野江村繼續排查。
據央視新聞,1月7日下午,日喀則市副市長劉華忠在地震受災救援工作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地震發生後,日喀則市立即啟動抗震救災一級響應,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前往震中,成立人員救治、物資保障、設施搶修等工作專項組。相關部門和救援力量已陸續抵達震區開展工作,並迅速調集消防、武警、公安、部隊等各方力量3400餘人、車輛器械150餘輛前往一線開展人員搜救工作,調派醫務人員340餘人趕赴震區救治傷員。
西藏藍天救援隊負責人趙誌春告訴新京報記者,「西藏民間救援力量隊伍不多,經主管單位西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統籌協調,我們於7日早11點從拉薩出發,驅車前往定日縣,傍晚6點左右到達。」
趙誌春介紹,西藏藍天救援隊此次的任務重點在於受災人員的搜尋與救援。救援隊派出了第一梯隊的18名隊員趕赴一線,分工為救援組、指揮中心和醫護組三組力量,一同上路的是越野車和物資裝備車共6輛汽車。第二梯隊的20名隊員處於「待命」狀態。
海西州藍天應急救援中心理事長謝文淋常年參與高海拔地區的救援行動,他不建議內陸(低海拔)地區的民間救援力量貿然前往震區,「必須要經過研判。」他提及,高海拔地區的救援難度首先體現在外來人員易缺氧和高反,其次,西藏地區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人的體感溫度往往低於天氣溫度,一旦重感冒,便很可能引發急性腦水腫或肺水腫,出現「非戰鬥性減員」的局面。
(簡雲、高帆、汪強、劉東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李照 隋坤 李冰潔 祖遲 羅豔 實習生 劉香君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