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場監管局普查47家「俄羅斯商品館」門店,已立案6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俞金旻)近期,上海出現多家「俄羅斯商品館」,但店內商品絕大部分並不是產自俄羅斯。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於2024年12月23日起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
1月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範圍內再次對「俄羅斯商品館」門店展開檢查,共檢查相關門店或展位47家,已立案6起。
8日下午,市監局執法人員來到位於楊浦區控江路上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據執法人員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該門店此前已接受過一次執法檢查。「當時的店名叫‘俄羅斯食品館’,店內的背景板上打著大大的字‘硬核俄貨’,但不少商品的標籤上,產地一欄都空著。」
「今天我們再到門店檢查,廣告版上的‘俄’字都已被貼了起來,店內佔比達80%的國產商品,在標籤上打上了‘真實’身份。」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四平市場監管所二級主辦周琳告訴記者,她手中拿著的是商家提供的商品票據,但要判定是真進口還是假進口,還需要對每個單品一一核對。但她也坦言,這類打著「進口商品」名頭的展銷,是不是必須所有商品都是進口的,並沒有明文規定。
在黃浦區西藏南路上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情況也基本類似。因為拿不出官方授權,該門店已在第一次檢查後,被要求責令整改,店家隨即改了門頭,現在叫「進出口商品展銷」。
據執法人員介紹,店內同樣是進口商品和國產商品皆有。「不少商品哪怕是國產,也都會貼一張俄語介紹,一張中文標籤,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判定到底是進口還是國產。」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半淞園市場監管所四級主辦張澍揚表示,此次檢查,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從店方提供的各類材料來看,已有一些整改,但仍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已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截至1月8日,上海全市範圍內共排查發現47家「俄羅斯商品館」類店舖,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
對個別店舖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對個別店舖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佔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已立案調查。已要求此類店舖做好索證索票,確保商品來源合法正規;不同產地商品的分區擺放,確保標識顯著消費者可辨別。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此類店舖的經營情況,加大監管和執法的力度,指導商家規範誠信經營,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