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單邊開放政策有助於重塑世界貿易格局(環球熱點)

鄭永年鄭永年

2025年已經到來,世界經濟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在各大國際機構和各國經濟學家展望2025年世界經濟前景時,「不確定性」是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各方普遍認為,「變」帶來了不確定性,其中有挑戰,也有機遇。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對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和研判。

以下為本報記者對鄭永年的採訪實錄。

「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美國新任政府的政策走向」

問:您認為,2025年世界經濟主要面臨哪些不確定性?

答:2025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在上升,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包括地緣政治衝突、貿易摩擦、科技發展帶來的問題等。

從地緣政治衝突來看,烏克蘭危機持續,巴以衝突升級,國際社會各方都想結束這些衝突,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協調者。此外,已有衝突還未解決,新的衝突隨時可能發生。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會給世界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以歐洲為例,近兩年,受烏克蘭危機影響,歐洲經濟一直處於下行態勢。作為歐盟「雙引擎」,德國、法國的經濟前景均不容樂觀。

在這裏,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美國新任政府的政策走向。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宣誓就職。特朗普上台之後,將採取怎樣的政策,國際社會非常關注。有美國媒體預測,特朗普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可能是宣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雖然與經濟不直接相關,但在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密切相關的背景下,「退群」行動給全球多邊治理體繫帶來的衝擊,無疑將打擊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

此外,特朗普已表示,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25%關稅。目前看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是針對某幾個國家,而是針對所有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

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上台後想做的,與他真正能做到的,是兩碼事。一個簡單的例子,8年前,特朗普第一次上任時,就提出要實現美國「再工業化」,但如今,8年過去了,這個目標並沒有實現。

如今,特朗普想再次搞「再工業化」,力推美國製造業「回流」,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特朗普重拾「極限施壓」策略,聲稱將對墨西哥、加拿大等國揮起關稅「大棒」。然而,高關稅的結果是高通脹,這不符合美國勞工階層的利益,與特朗普宣稱要為勞工階層利益服務的立場相悖。高關稅影響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美國企業也沒有準備好。美國國內許多經濟學家一直在強調,高關稅不僅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更可能導致情況的惡化。因此,特朗普的表態有其戰略層面的考量,而實際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還待觀察。

「要對未來世界經濟趨勢有理性判斷,重點關注3個方面」

問:您如何看待2025年世界經濟整體發展趨勢?

答:要對未來世界經濟趨勢有一個理性的判斷,重點關注3個方面:

一是關注美國貿易政策走向。美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目的是希望通過保護原有產業基礎、保護新興產業以及牢牢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權,來保護自身利益。而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政策走向必然將對全球經濟復甦以及國際經濟秩序產生重要影響。

二是關注全球資本再全球化的走向。全球化是資本在全球流動的產物,資本連同技術和人才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構成了全球化。對美國資本來說,需要平衡國際和國內的需要。而歐洲國家以及廣大新興經濟體目前也都普遍支持全球化。

三是關注中國開放政策,尤其是單邊開放政策重塑世界貿易格局的能力。近年來,中國在各種國際場合強調堅定推進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目前,中國已經和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踐行單邊開放政策。單邊開放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的重要形式。中國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中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迄今為止,中國對越來越多國家實行簽證免簽政策,並採取了包括允許外資在一些主要城市設立全外資企業、外資製造業準入、電信開放等舉措。

2024年10月的第2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方表示,願探討面向東盟國家實施單邊開放等舉措,逐步邁向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和東盟如果能夠建立共同大市場,這對中國、東盟以及全球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共建國家經濟發展,也將對重塑世界貿易格局產生積極影響。

「當談論發展中經濟體的‘中等收入陷阱’時,發達國家也面臨‘高收入陷阱’問題」

問:您認為2025年,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各自將有怎樣的表現?

答: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增長不同步的現象早在多年前就已出現。

當我們在談論發展中經濟體的「中等收入陷阱」時,發達國家其實也面臨「高收入陷阱」問題,即傳統產業發展已經「到頂」,經濟增長大多來自新技術。目前,美國的新技術在發展,但上層建築與生產關係出了問題,導致社會分化、財富分配不均;歐洲的問題則是監管規則過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新。因此,對發達國家來說,如果科技創新水平不能持續提高,就會進入經濟增長放緩的階段。

廣大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空間還很大。發展中經濟體基數小,發達經濟體基數大,所以前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發展中經濟體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在顯著增加,因此對於這個數據還是要冷靜科學地看待。

「可以確定,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的態勢不會變化」

問:您如何看待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答:2025年,中國大市場的活力與潛力依然非常可觀。

從中國自身來看,東區在資本、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具有優勢,西岸在勞動力成本、自然資源、土地等方面具有優勢,如果能讓東西岸的生產要素更多地雙向流動起來,就可以更好發揮東西岸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擴展中國經濟的空間。

此外,中國著力打造新興產業,例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低空經濟發展持續升溫;沿海省份都在發展海洋經濟,中國的船舶工業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們看到,中國在多個領域內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應當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同時,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的態勢不會變化。中國堅持擴大開放,不斷與世界各國加強互聯互通與經貿往來,促進生產要素的全球流通,必將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成為新型經濟全球化的引領者。(本報記者 李曉宏 嚴 瑜)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1月09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