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評標後面的腐敗利益鏈要深挖根除
【#違規評標後面的腐敗利益鏈要深挖根除#】在公共資源交易流程中,專家評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評審專家要依據招標投標法賦予的職責行使評標權,他們本應秉持公心,從專業角度評判投標企業和投標方案優劣,然而,一些專家放棄原則底線,以「評標權」換「外財」,一步步走向違紀違法深淵。誰玷汙了評審專家的權威?電視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給人以思考性答案。
專題片中的涉案評審專家王瑞、王誌勇在違紀違法的評審專家中非常典型,他們都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水利部門的公職人員,又具備評審專家資格,還充當起了在當地俗稱「黃牛」的掮客角色,不僅自己收好處費違規評標,還幫助投標企業串聯其他評委,從中再抽取一部分好處。
毫無疑問,從涉案評審專家自身來說,是他們自身喪失了法律和道德底線,玷汙了評審專家形象。如王瑞稱,「就是流於形式去招投標,標書要說認認真真看的,我覺得幾乎是不太有。」王誌勇也透露,「基本上也都沒咋看,按照企業給的好處費的多少給打分。」從這些評審專家所交代的情況看,不少人已經把評標當成了賺錢的營生,專業標準完全被拋在了腦後。
僅僅以評審專家「個人之力」就可輕易左右公共資源交易流程中的招標投標「走向」?在《以案促改促治》中,我們看到了違規評標背後盤根錯節的「腐敗網」。
2022年以來,赤峰市紀委監委統籌調度該市各層級170餘名紀檢監察幹部,從評審專家違規評標問題切入,嚴查嚴辦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查出330個涉案項目、700多名涉案人。「起初是群眾多次舉報引起我們重點關注,經過多方收集線索以及明察暗訪,我們發現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企業送錢、專家收錢成風成勢。」辦案人員介紹。從有關線索出發,橫向一人涉案、牽連一片、片片相連,一批可疑專家和項目浮出水面;縱向沿上下遊,挖出公職人員、代理機構、企業、專家、「黃牛」相互勾連的利益鏈。
個別黨員幹部、相關從業人員也將公共資源交易當成了「唐僧肉」,大肆設租尋租、違規插手幹預,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正義,損害營商環境、法治環境,更影響政治生態。而在「腐敗網」中一些評審專家的違規違法犯罪行為,恰恰也玷汙了評審專家的整體形象,甚至在其他領域,人們對評審專家時有「不信任」的疑惑,正是這些涉案評審專家的醜態所導致。
公共資源交易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市場,承載著有效配置公共資源的重要使命。同時,這一領域又具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政策性專業性強等特點,腐敗現象易發、多發。而維護評審專家的權威性、公正性,同樣面臨著如何保障「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問題。
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強調,懲處只是手段,揭蓋子的目的是更好地推動治理。赤峰市堅持以辦案促整改,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制度缺失及監管漏洞,推動相關部門製定完善75項制度性文件,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資源領域權力運行的監督製約,健全完善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
深化改革是阻斷腐敗滋生蔓延的重要途徑,赤峰市開展了工位式、遠程異地分散評標模式,實現專家隨機抽取、遠程分散評標、全程見證監督,評審專家互不見面、互不熟悉,杜絕了提前私下勾兌等情況。「解決招投標領域頑瘴痼疾,非一時一地之功,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關鍵時刻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的鬥爭智慧,更是鬥爭勇氣。」要以反腐來促改促治,推動招標投標領域的陽光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