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錘煉中長本事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
「轉型」是近年來武漢發展的關鍵詞。2025年武漢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轉型」,認為「武漢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闖關期」,要「打好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
「闖關」「攻堅」——這些表述既說明「轉型」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也說明「轉型」非一日之功,需堅持不懈。
轉型發展之難,難在要始終清楚轉型為什麼。轉型是發展動力的轉換,但在具體操作中又有一些困惑。比如,對所謂「夕陽產業」盡快騰籠、簡單淘汰算不算?從第一、第二產業加快轉向第三產業算不算?對企業來說,經歷一輪數字化改造算不算?車間加裝自動化設備算不算?再比如,轉型是否需要轉行?升級是否就要上新……這些問題很具體,也很難回答,因為這都屬於表象。轉型的根本,是要從「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的模式擺脫出來,走向「提質、降本、增效、低碳」,從粗放型轉為集約型。從這個根本出發,如何去轉型,恐怕才有自己的答案。
轉型發展之難,也難在能力要求。如今對於「轉型」,人們基本都有共識,但知道要轉,並不等於能轉、會轉、轉成。發展方式變了,意味著眼界、思路、方向、模式、辦法都在變,這對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人們通常習慣待在舒適區,一旦踏入未知,挑戰就迎面而來。然而,轉型可不是想好了、準備好了再轉,時間不等人,到了被動要轉的時候,時機可能就錯過了。所以不但要增強能力,還要主動出擊,爭分奪秒,盡快在錘煉中長本事。
轉型發展之難,還難在形成合力。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僅靠企業自身很難完成,需要外力幫助。比如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利於創新發展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積極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為企業提供強大助力等。轉型也不只是哪級政府、哪個部門的事,需要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形成全社會的合力。相信只要一關接著一關過,闖過去,就又是一番新天地。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