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五年,首都鐵騎隊伍超燃

為瞭解決北京市區交通高峰擁堵問題,提高路面動態管控、快速反應、快速處置能力,2019年9月,一支彙聚了各交通支隊、大隊185名優秀中青年交警的首都交警鐵騎隊伍成立。

5年間,首都交警鐵騎隊伍迅速發展,成為一支重要的警務力量。據北京交管部門發佈的消息,目前,除遠程處理外,全市交通事故近半數均由鐵騎處置,處警用時平均在5分鐘左右,中心城區在3分鐘以內。

陳聰和黃昆是首批鐵騎隊員,他們見證了這支隊伍的發展。

陳聰的手機相冊里還保存著隊伍成立當天、發車儀式的照片。騎上專用的警用電單車,他的心裡滿是自豪和對未來工作的期待。迎著輕柔涼爽的風,他在二環執勤崗位巡查了好幾圈。

從參加培訓時練習「8」字繞樁、直角轉彎、刹車避讓、一次繞樁等科目,到在繁忙的車流中為突發疾病的嬰兒開路,再到帶訓北京首批、第二批女鐵騎隊伍,「我要更快地處置緊急事故。」黃昆牢記著自己的初衷。

黃昆(右)帶著女鐵騎隊員訓練。 受訪者供圖黃昆(右)帶著女鐵騎隊員訓練。 受訪者供圖

去警車到不了的地方

「前方道路有車輛拋錨,附近的鐵騎隊員,請前往協助。」電台中傳來預警信息,鐵騎隊員陳聰立即開啟警笛,騎著半人多高的警用650電單車,加入車流中。來自不同方向,戴著頭盔、身穿螢光色騎行服的鐵騎隊員們都在3分鐘內趕到現場。眾人合力將拋錨的車輛推到路邊,原本擁堵的街道又變得順暢。

在北京這座繁華都市的心臟地帶,一批鐵騎交警維護著交通通暢。「晚一分鐘,堵三公里。」陳聰說,在車流高峰,「鐵騎先行」往往能快速處理情況,緩解道路堵塞問題。

鐵騎在處理事故中也更快。一次巡邏時,陳聰看到車輛追尾,雙方當事人還沒報警,騎著警用電單車的他已經到達。

日常交通疏導工作外,在重要時刻,首都交警鐵騎隊伍開出了生命通道。

2023年3月的一天傍晚,鐵騎隊員黃昆突然收到一條預警信息:現有一名家住河北豐寧、出生僅21天的嬰兒突發顱內出血,急需送往北京兒童醫院就診。接到消息後,黃昆立即與求助者取得聯繫,確定他們的具體位置和行駛路線後,他衝進了晚高峰繁忙的街道中。

鐵騎開路,載著嬰兒的私家車在車流中快速穿行 。「往前!往前!」黃昆通過喊話器和手勢,向周圍車輛示意提醒他們避讓。黃昆的腦海里早已經規劃出一條路,原本40分鐘的路程,僅用一半時間,就將求助者送到了醫院。

自2019年組建以來,經過幾年的運行,首都交警鐵騎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高效能的勤務運行機制,騎巡軌跡覆蓋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主要道路,遍及違法事故高發點位以及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

像陳聰、黃昆一樣的眾多鐵騎民警,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總能第一時間出現在市民身邊。

學「摔車」

2015年,從北京警察學院畢業後,陳聰就來到了西城交通支隊西單大隊工作。當時的隊長告訴他,「年青人要磨一磨性子」,於是把他安排在了轄區醫院門口,疏導交通。

陳聰回憶,當時,醫院周邊的道路還沒有改造,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緊密相連,車輛在醫院門口稍微停靠,整條路就會堵塞。摩擦、剮蹭不斷,他每天要處理不少起交通事件。

當時的陳聰年輕氣盛,「怎麼勸阻,停靠的車都不願意走,常常說著說著自己先著急了。」

他慢慢掌握了一些「竅門」:看到有人拎著大包小包坐車,他就主動幫忙搬東西,遇到有人手上不方便,他就主動幫忙開車門、抱孩子,這樣,停下的機動車就能更快離開。

陳聰在路口執勤。 受訪者供圖陳聰在路口執勤。 受訪者供圖

後來,開始在二環路上巡邏處理事故時,陳聰明白了「磨一磨性子」的重要性。

他巡邏的範圍是二環路以及月壇南街、北街。早晚高峰車流量很大,一旦有車輛追尾或拋錨,周邊道路能堵上幾公里。接到報警電話時,警車也開不到現場。民警只能步行或一路小跑過去。有時民警好不容易到現場,拖車卻無法到達……

「民警到達得越早,事故解決得越好。」陳聰說,遇到有矛盾糾紛的交通事故,民警沒有第一時間到達,當事雙方矛盾就可能在爭吵中激化。鐵騎隊伍成立前,大隊只配備了五六輛老舊的電單車,冬天騎之前,得花至少半小時熱車,但大家還是搶著騎。

2019年,考慮到北京的現實情況,為了進一步提高路面動態管控、快速反應、快速處置能力,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在保持基層交通執勤大隊原有電單車配置的基礎上,經培訓、考核,選拔出185名優秀中青年交警,組成首都交警鐵騎隊伍。

要想成為鐵騎隊員,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陳聰告訴新京報記者,鐵騎隊員不僅要熟練掌握事故處理、疏導維護、執法查處等交通管理基本技能,還要具備應急保障、電單車特種駕駛等警務技能。

「最開始要學‘摔車’。」陳聰說,騎車要摔倒時,人們會下意識用腿撐地,但這樣很容易受傷。訓練中,他們需要和本能反應對抗,快摔倒時,雙腿一定要夾緊車身,電單車前後寬、中間窄的設計會起到保護作用,避免人被壓倒。

最難的是短距離掉頭。陳聰說,他們騎的650警用電單車自重有600多斤,騎行轉彎時,不能像平常的電單車那樣靠車把控制,得身體協調,靠慣性轉彎。剛開始,一轉彎就摔,陳聰用了一週時間「死磕」這個訓練項目,終於成功。

首批鐵騎隊員陳聰。 受訪者供圖首批鐵騎隊員陳聰。 受訪者供圖

同時間進入鐵騎隊的還有黃昆,他來自朝陽交通支隊東外大隊,從2008年開始參與交通工作,電單車駕駛技術熟練。

他們經過集中訓練後,又分散在北京城內不同地區,承擔起全市環路、城市主幹道、繁華商圈的高峰疏導和事故快處、道路巡控處突、動態交通違法查處以及其他臨時性緊急任務。

2019年9月12日上午,新組建的首都鐵騎隊伍正式亮相,包括陳聰、黃昆在內的首批185名鐵騎交警駕駛電單車上路執勤。

女鐵騎

陳聰的手機相冊里還保存著隊伍成立當天、發車儀式的照片。

半人高的電單車穩重、威嚴,車頭部分警燈閃爍,車身還增加了藍牙對講、喊話器、小型滅火器等設備。電單車後有儲物箱,箱內配備有反光錐、拖車繩、安全警戒帶等應急物品。穿上騎行服,陳聰興奮地和電單車合了一張影。儀式結束,他又繞著二環路巡查了好幾圈,「心裡很激動。」

鐵騎隊伍發車儀式上,陳聰和警用電單車合照。 受訪者供圖鐵騎隊伍發車儀式上,陳聰和警用電單車合照。 受訪者供圖

隊伍成立後,西城交通支隊西單大隊專門設立了「鐵騎榜」,記錄鐵騎隊員每天騎行公里數、執法及處理事故情況。陳聰經常排在榜首,他平均每天至少騎行80公里。

但是,騎電單車執勤並不舒適。騎行服再加上警用裝備,一套能有二十多斤重。夏天悶熱,穿在裡面的衣服能擰出水來;冬天無論穿得多厚實,寒風都會往身體里灌。

2020年11月,鐵騎交警配發了新式系列防護服及裝備,包括警用電單車頭盔、警用騎行服、警用騎行手套和警用騎行靴,分為夏秋冬三款。考慮到北京的氣候因素,冬款騎行服中增加了防風拉鏈、護腰等設計,夏季騎行服中大面積使用了耐磨網眼材料。

2024年3月,首都交警女鐵騎也正式成立。平均身高一米七的「95後」女警,每天騎著警用電單車,穿梭在北京工體、三里屯等時尚街區和三環路沿線,承擔著定點疏導、事故處理、秩序整治、為民服務等諸多工作職責。

「我們在處置交通違法行為時有著天然的女性優勢,很多交通違法者見到我們態度會緩和很多。」鐵騎隊隊長肖璠說。

「想挑戰自己」「想做好一線應該做的事情」,首批隊員馬浩然之前在交警隊做行政工作,從沒接觸過電單車。為了成為女鐵騎隊員,她從最基礎的開始學習,一遍遍練車、一次次摔倒又起來。

馬浩然在三里屯執勤,每逢週末、節假日,人流、車流都大,她不僅要維護治安,也要學習根據車流人流控制交通燈。一次執勤時,馬浩然發現幾個路口出現了擁堵,她騎著電單車,順著車流的方嚮往前走,找到了擁堵原因:當時是晚高峰,車流多,人流少,不少車輛在等待紅綠燈時形成了擁堵。於是,馬浩然對路口的紅綠燈時長進行手動調整,車流才慢慢順暢。2024年5月份,第二批女鐵騎隊員正式開始執勤工作。

交警女鐵騎隊員正在進行訓練。 受訪者供圖交警女鐵騎隊員正在進行訓練。 受訪者供圖

如今,第三批女鐵騎隊員也在訓練中。未來,北京街頭將出現越來越多女鐵騎的身影。

一節駕駛訓練課上,第三批女鐵騎隊員王欣冉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騎上了650警用電單車。屈腿提胯,將腿跨過車身坐下,1米73的王欣冉只有前半腳掌能著地。「我不怕吃苦,只想盡快練習,成為正式的女鐵騎成員。」

新京報記者 吳夢真

編輯 彭衝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