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回國了,但網民還是想不通:為什麼會選擇拐賣明星?

「王星終於回國了!」

1月10日晚,男演員王星乘機返回中國。自1月3日在泰緬邊境失聯,至1月7日獲救,再到1月11日淩晨落地上海,王星的歸家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暌違一週,他終於踏上祖國的土地。

落地後,他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是中國公民王星,此時此刻,我已經回到祖國的懷抱。這個讓我感到溫暖、踏實、自由的懷抱。在異國他鄉,是祖國的強大給了我勇氣和希望。」

相關新聞下,安慰鼓勵之外,也有不少網民提出疑問:王星回國了,但我還是想不通,不法分子怎麼會把手伸進娛樂圈里?

「拐賣人口至境外,為什麼要選擇明星,這不是等著被曝光嗎?」

事實證明,這張悄然布下的大網,或許針對的就是「王星」們。

01

偶然?必然?

三起案件細節令人膽寒!

最初在大部分人眼裡,「王星失聯」事件與娛樂圈唯一的關聯,只在於受害者恰好是一名演員。

然而,隨著#被顏十六騙去泰國的燈光師還沒回來##模特楊澤琪在泰緬邊境失聯#等話題接連上榜,影視圈內開始上演真實版的《孤注一擲》,眾多網民才回過味來。

鎂光燈下生活的他們,早已成為某些人槍口下標記好的獵物。

1月3日,演員王星於泰緬邊界失聯,後引發各界關注;1月8日,25歲模特楊澤琪的表姐在社交平台求助,稱其於2024年12月20日在泰緬邊境失聯;同日,河南許昌的賈女士求助媒體,稱其21歲的兒子小孫,也遭遇了類似的騙局。

楊澤琪家屬發聲。社交媒體截圖

梳理相關資料後,記者發現,三人的「受騙經歷」極其相似:

1.2024年12月24日,王星在某演員接戲群收到組訊,添加演員統籌「顏十六」微信並影片試戲成功後,前往泰國進組;

2。小孫曾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從事燈光師工作。2024年11月份,他通過中間人朱某和趙某認識了「顏十六」,應對方邀請,去泰國拍電影;

3.2024年12月8日,楊澤琪在通告群裡看到拍攝通告,參與報名,通過影片面試試戲後,辦理護照前往泰國。

根據比對,王星、小孫添加的「顏十六」為同一個微信帳號;王星、楊澤琪收到的影視公司介紹則均為「泰國GMMGrammy公司」,事發後此公司發表聲明稱與此事無關。

此外,不法分子的話術與手法也極其相似:

1。王星、楊澤琪所進入的「劇組」,拍攝信息、拍攝地點、入住酒店信息均不透明;

2。在王星、楊澤琪表現猶豫時,對方都使用「抓緊時間」「換不了人」「你早點來就好了」等話術;

3。王星、楊澤琪、小孫都遭遇了「中途換車」;

4。事發一段時間後,楊澤琪、小孫家屬都突然接到兒子電話。楊澤琪本人狀態怪異,眼角有明顯傷痕;被問及位置與工作時,小孫則含糊其詞,僅說每日工作12到14小時,並讓母親保重身體,哭著掛斷電話。

楊澤琪家屬發佈的聊天記錄。社交媒體截圖

「從法律角度看,騙子選擇微信通告群行騙,是因為這類群組是部分影視行業從業者獲取工作信息的常見渠道,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傳播性。」

有豐富反詐刑辯經驗的北京星權(海口)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峰對中新網表示,騙子使用「著急」「機會難得」等話術,就是為了製造心理壓力,促使受害者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從而來不及仔細核實相關信息;而「劇組/酒店具體信息不方便透露」及中途換車等行為,則體現了不法分子的反偵查手段,通過增加整個犯罪行為的隱蔽性以逃避法律追究。

趙峰分析,行騙者通過發佈虛假信息來引誘受害者上鉤,將被騙對象騙到國外後,有專門負責接待、運輸的犯罪嫌疑人,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又相對隱蔽,不易被拆穿。

「在法律上,這種行為可能涉及詐騙罪、綁架罪、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等其他犯罪。」

如此嚴密的犯罪網,離不開一位關鍵人物——「顏十六」。

這位「顏十六」,究竟何許人也?

受害人家屬披露的騙子「顏十六」微信號界面。社交媒體截圖

02

撲朔迷離

驚現影視圈連環拐賣產業鏈?

「這個顏十六,不就是騙走王星的那個人嗎?」

「王星失聯」事件發酵後,不少從業者相繼發聲,稱自己也曾被同一人員邀約,話術相似。

演員丹恩友更是公開了跟「顏十六」的聊天記錄,自述差點受騙的經歷。他表示除王星之外,還有其他人在「顏十六」的安排下前往泰國。

隨後,演員任逍遙發文,稱自己扒出了「顏十六」的真實身份:他真名為「顏某磊」,曾用名「顏俊楓」「顏君超」「顏超」,稱其2015年左右來到橫店,當過群演、武行,後來做動作指導和導演,拍過《絕地重生之黎明》等作品。

弔詭的是,任逍遙口中的「顏十六」,其社交媒體的最後一條動態停留在2018年,有網民認為,此條動態隱藏求助信息,可拆字破解為:我、要、回、去。

網民解讀疑似「顏十六」發佈的「求救動態」。社交媒體截圖

「顏十六」撲朔迷離的身份,與演員王星,模特楊澤琪、燈光師小孫均為影視圈從業者的巧合,不禁讓人生疑。

按常理推論,不法分子應當更傾向於拐賣輿論影響力更小的對象,為什麼選擇把手伸到影視圈里?

CDHOME創始人、曾負責《偽裝者》《三十而已》等選角工作的知名選角導演畢英傑告訴記者,影視圈內騙取錢財的詐騙行為一直存在,但這種「人口拐賣」案例,此前並無大範圍聽聞。

畢英傑懷疑,這是一種新興的犯罪手段。他指出,詐騙團夥之所以將目標瞄準影視行業,一方面是當下部分從業者可能會因急於改善經濟狀況,而放鬆對信息真實性的審查;另一方面,影視從業者往往比較感性,更專注於劇本和角色,相對容易上當受騙。

王星女友披露的聊天記錄。社交媒體截圖

的確,顧慮重重但最終決定飛往泰國的王星,曾對女友剖白過自己的心路歷程:現在演員行業接戲艱難,此次薪酬合適;避免失信,渴望和對方達成長期合作;希望可利用口語專長,抓住海外工作機會。

趙峰則表示,隨著我國公安機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不懈的打擊和治理,境外詐騙窩點的犯罪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不法分子為了追逐高額利益,會向所有缺乏防範意識的人群下手。

影視圈有著行業信息、人員流動快,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高的特點。異地甚至異國、跨境務工對其他行業從業者而言比較少見,但在影視圈是比較普遍的務工行為,使得不法分子易於得手。」

如此精準的受害者畫像,如此相似的行騙手段,是否有已形成娛樂圈拐賣人口產業鏈的可能性?

對此,趙峰認為,如果存在多個環節的人員分工協作,如信息收集、人員組織、詐騙實施、資金轉移等,且各環節之間存在相對穩定的聯繫和利益分配,那麼就可能構成詐騙「產業鏈」。

但他也強調,至於是否形成已經「產業鏈」,目前僅從已知信息難以確鑿判定,這需要警方進一步深入調查。若形成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者都將根據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和情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王星失聯前,曾被要求拍攝特定「自拍照」。社交媒體截圖

03

劃重點

影視圈從業者如何走出防騙盲區?

「拿到劇本後先問,男女一號是誰?製片公司是誰?播出平台在哪裡?」

種種事實告訴我們,「王星」與「顏十六」並非個例。如何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作為經驗豐富的選角導演,畢英傑直接給廣大影視圈從業者劃了個重點:

1。認清出品方、導演的信息。可以打電話去諮詢製片公司和播出平台,確認這個項目的真實性;

2。警惕「嚴格保密」。在影視行業里,沒有劇組會保密到連基本信息都拒絕透露;

3。謹防「組訊」微信群。很多「組訊」微信群成了詐騙團夥的行騙工具,真正的劇組組訊通常會在朋友圈、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開場合發佈;

4。劇組不簽合約、不上保險,肯定有問題。正規的劇組不論大小,都會跟演員簽合約、上保險。因為一旦出事,劇組賠不起。

5。確認劇組地點,以及招募的流程是否正規。每個劇組在籌備期間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地點,用於見演員和試戲;

6。警惕單獨前往境外。去境外拍攝的劇組通常會在國內先確定好演員和工作人員,集體辦理手續,再一起出發;

7。警惕境外劇組的突然邀約。在境外拍戲成本高,生產計劃需要準確性,不太可能像國內那樣隨時調整,除非劇組與你合作多次。

楊澤琪失聯前,曾被「中途換車」。社交媒體截圖

畢英傑透露,事件發生後,圈內眾人都很緊張、很關注也很憤怒。許多明星轉發了相關報導,希望能趕緊救回被騙的人,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他提出,此事也促使從業者們提高防範心,更明確地認識什麼是正規的劇組和正規的流程,給投資方、出品方敲響了警鍾,去境外拍戲,還是得安全第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趙峰表示,面對類似招聘陷阱,公眾應提高警惕,事前甄別信息,不輕信網絡招聘。一旦被困,應保持冷靜,自救並傳遞位置、公司名稱等關鍵信息至外界。家屬可通過合法渠道如報警、社交媒體發文求助。

「甄別工作機會時,需瞭解工作性質、內容及公司背景,可諮詢業內人士。跨國務工者,還要提前瞭解務工地所在國家的相關政策,是否需要辦理務工證件等,以此印證公司的招工行為是否真實、合法。」

「天上不會掉餡餅,切記!」

有人說,王星能在短時間內獲救,實則是偶然事件。

的確,若非王星女友及時報警,並精準梳理事件,發文求助社交媒體;若非知名演員龔俊恰好記得這位有過對手戲的「小演員」,淩晨轉發引起關注;若非《孤注一擲》主演金晨、張藝興及一眾明星接力,加上相關話題熱度讓網民自發傳播,讓該事件迅速引發各界廣泛關注,王星的結局,其實難以預料。

被成功解救的王星。圖源「泰國星暹」公眾號

在每個關鍵節點上,幸運女神都恰好站在了王星這一邊,但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氣。模特楊澤琪、燈光師小孫、網紅「雅典娜」,還有許多深陷境外的同胞,至今仍杳無音信。日前,楊澤琪父親抵達泰國,發聲尋求社會各界幫助:「我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可這次我真怕了,我怕再也找不到我的兒子。」

「星星」終於回來了,也期待更多的「星星」平安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