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首筆基於區塊鏈的戶用光伏國際綠證達成交易

1月10日,中國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澳碳所」)官方宣佈,巴西首筆戶用光伏國際綠證(I-REC)完成交易,該筆綠證背後的綠色電力來自巴西巴拉那州的戶用光伏項目。據瞭解,這是澳碳所撮合的首單I-REC綠證交易,意味著體量龐大的全球戶用光伏自此被拉入了綠電交易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單國際綠證是一次依託區塊鏈技術的全新嘗試,從電力信息登記到綠證交易用時一週左右,而在以前往往需要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綠電數據源頭「上鏈」並全流程數字化,數據的信任壁壘被打破,綠證簽發週期大幅縮短。

綠證全稱「綠色電力證書」,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每一張綠證代表一兆瓦時(1000度)的綠色發電量。在碳中和目標下,綠色電力交易已經成為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路徑。能源企業可以通過購入綠證來抵消預期的碳排放,以及商品出口的碳關稅成本。

該筆戶用光伏國際綠證基於英臻科技在巴西巴拉那州代理運營的戶用光伏電站項目開發,由REDEX進行綠證登記,並通過Green Certificate Company(簡稱GCC)完成簽發。GCC是ITRACK(國際跟蹤標準)基金會認可的I-REC(E)的中央發行人,I-REC國際綠證是國際上公認力和接受程度最高的能源證書標準之一。

傳統的綠證登記大多採用「純線下」或者「半自動」的方式,通過人工登記或從電力系統後台提取發電信息,數據難做到真實可信。而對於散落在農戶屋頂的戶用光伏來說,數據登記和數據可信成本高,遠遠超過了綠證的交易收益。該項目將區塊鏈系統與綠證發行人的登記簽發系統連接,實現了綠電數據的實時採集、傳輸、核算、認證。底層集成螞蟻鏈的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確保數據的真實完整和可追溯,降低了認證機構的審核成本,也為綠證的透明化管理和交易創造了前提。

全球分佈式光伏市場規模巨大。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新增太陽能裝機量將佔可再生能源增長的80%並超過4000GW。其中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將佔太陽能擴張的大部分,而分佈式應用(包括住宅、商業、工業和離網項目)預計將佔新太陽能裝機容量的近40%。

澳碳所通過其官方公眾號表示,在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未來分散式戶用光伏這類項目將更容易被規模化集成、簽發週期也有可能大幅縮短,甚至實現實時簽發。而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即使是小規模的戶用光伏系統也能被有效地整合起來,為戶用光伏發電的農戶通過安裝可再生能源設備更便捷和高效地獲得收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陶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