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申聚焦|自浦江起,破千重浪: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新起點

在從2024邁向2025的關口上,「5」這個數字於上海而言顯得意義非凡。它揭開了新的一年,也標註著新的高度。

5萬億。上海市市長龔正在元旦獻詞中講到,2024年全市生產總值有望邁上5萬億元新台階。

5000萬。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成為全球首個突破5000萬大關的集裝箱碼頭。

2024年上海港第5000萬標準箱(TEU)裝卸成功完成。上港集團 供圖2024年上海港第5000萬標準箱(TEU)裝卸成功完成。上港集團 供圖

「五個中心」建設。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從三個中心、四個中心到五個中心,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上海承擔著越來越多發展的使命,也在國際舞台上贏得越來越多的青睞。自浦江起,破千重浪。數字見證發展,兩個舉世矚目的「5」成為「五個中心」重要性的力證。

站在新的高度上,上海在1月14日正式進入2025兩會時間。一批議案提案彙聚民意民智,為「五個中心」建設指引方向,續寫關於「5」的故事。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上海將邁向新的歷史階段。步履不停,「十五五」中的「五個中心」也已在引人翹首以待。

是巨港,更是巨輪

2024年12月22日上午,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現場,經由橋吊遠程操作,一隻身披紅衣的集裝箱從AGV(全自動無人導引車)上被穩穩抓起,精準吊裝搬運到遠洋班輪的甲板上。

那一刻,2024年上海港第5000萬標準箱(TEU)裝卸成功完成,創下了全球港口集裝箱運輸史上最高紀錄,上海港由此成為全球首個突破5000萬大關的集裝箱碼頭。

如今的上海,無疑是個「巨港」。數據顯示,上海港擁有近350條國際航線,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港口連通度連續13年居全球首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已連續5年穩居全球前三。

「港」的意義在迎來送往,而著眼全球,上海這座「巨港」配置資源的能力,遠不限於飛機和船隻。2024年,上海口岸貿易總額繼續保持全球城市首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區域中心揭牌成立,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總體方案獲批實施,深入創建全國首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全國首例涉外海事臨時仲裁在滬裁決……

「五個中心」均以「國際」為名,在2024年,上海聚焦主攻方向,推動城市能級持續提升,在全球圖景中愈發凸顯自己清晰的定位。截至2024年12月初,上海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7家,累計已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超過1000家。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新華社 圖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新華社 圖

12月31日,告別2024年的最後一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開始試生產,預計今年年初正式量產。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在新的一年終於在上海這座「巨港」啟航。

創紀錄的「5000萬」巨港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組,展現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國力量」,更在不斷變遷的世界貿易格局中讓上海站穩腳跟。

緊跟著「5000萬」而來的「5萬億」,卻如一聲響亮的汽笛長鳴——上海不僅僅是樞紐性的「巨港」,本身更是一艘「巨輪」。

陸家嘴金融中心 資料圖陸家嘴金融中心 資料圖

2024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3500萬億元,前三季度全市三大先導產業製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6%,其中集成電路增長達到20.8%。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攻關加速推進,上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蓬勃生長、日益強勁。

生物醫藥方面,上海2024年共有7款一類新藥、15款三類醫療器械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數量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模速空間。受訪者供圖模速空間。受訪者供圖

人工智能產業同樣不斷加速,「模速空間」揭牌一年多來,這一全國首個大模型生態社區如今已彙聚255家大模型企業、34個備案大模型以及100餘家投資機構,開展了近300場生態活動。

2024年首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如今接待旅客數突破30萬。2024年12月,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承運旅客突破100萬人次。

這一年的上海見證了大郵輪和大飛機的突破和發展。因是「巨輪」,它們得以上天入海;因是「巨港」,它們得以遠航國際。

「愛達·魔都號」郵輪。視覺中國 資料圖「愛達·魔都號」郵輪。視覺中國 資料圖

是獨秀,更是群芳

依舊把目光放回到第5000萬個標準箱的吊裝現場,不可忽視的一點在於,背景中的自動化碼頭和全自動無人導引車。

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視覺中國 資料圖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上海港洋山四期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自2017年建設至今,碼頭的數字化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如今該碼頭的設備平均作業效率較開港初期提升30%以上。相比傳統碼頭,洋山四期人員減少70%,綜合效率提升30%,人均勞動生產率為傳統碼頭的213%。

科技創新早已開始改造人們的生產生活場景,數字化信息化正在重新定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顯然,航運的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推進不可分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不斷賦能。

2024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週年。迄今為止,上海已集聚超過80家國字號的重大科技平台,包括2.4萬家高新科技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4.14萬件;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蘇州集群位列全球第五位。2024年6月24日,國家科技獎時隔兩年多再次頒發。上海共有49項牽頭或合作完成的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獲獎總數的18.7%。

過去一年,上海發佈了多個與低空經濟相關的政策文件,啟動上海低空經濟特色園區建設,成立上海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2024年11月6日,上海首例腦機接口產品臨床試驗植入手術完成,一個月後患者已能舉杯喝水。2024年12月16日,位於臨港新片區的智元機器人對外宣佈「開啟通用機器人商用量產」。

2024年,患者在華山醫院接受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植入手術。「上海科技」微信公眾號 圖2024年,患者在華山醫院接受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植入手術。「上海科技」微信公眾號 圖

未來已來,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面向未來產業邁出堅實步伐。和其他四個中心的建設一樣,儘管科創中心建設才走過短短十年,也已然形成了高地。

事實上,「五個中心」的建設在根本上便無法彼此孤立,它們每一枝都能成就獨秀,但也彼此緊密相連,更是群芳吐豔。十二屆上海市委六次全會指出,要立足戰略全局思考謀劃,注重加強「五個中心」聯動。推動功能性樞紐型平台鏈接更多主體、豐富多元功能,不斷增強要素配置和服務能力。

無人自動化碼頭以先進技術和新質生產力助推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同樣,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設為航運中心提供堅實的後盾和豐沃的土壤,貿易中心建設更是和航運中心息息相關。

科創中心建設亦然,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深化賦能千行百業,無不相關。反過來,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建設為科創中心建設提供底座、配置資源、便利流通,金融更是科創中心建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2024年,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科技金融在其中居於首要位置。在上海,各類產業基金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設立,以千億百億之數,賦能科技創新發展。

2024年7月,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正式發佈,總規模1000億元。9月,上海設立首個百億級未來產業基金,總規模100億元,由上海市財政全額出資,基金期限長達15年,可根據情況申請延長3年。12月,上海提出用好100億元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併購基金,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

聯動發展,是「五個中心」建設必須抓住的核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張忠偉曾在研討會中表示,「五個中心」建設面臨「強化鏈接、強化策源、強化聯動、強化帶動」的新要求。其中「強化聯動」,既要加強「五個中心」功能聯動,形成互相支撐、聯動發展、攥指成拳的「功能聚合體」,又要加強制度聯動,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需求。

是高峰,更是起點

故事再次回到洋山港,突破5000萬大關的那天,上港集團哪吒科技黨總支書記、總經理黃桁對記者說:「洋山四期的成功並不是上海港在智慧化道路上探索的終點,恰恰相反,這隻是起點。」

上海「五個中心」的建設同樣如是,站在「5000萬」和「5萬億」的高峰上,在歲末年初佈局謀篇,此刻是未來的起點。「干字當頭、奮力一跳」,關於未來,上海已然開始繪製新的藍圖。

2024年12月20日,上海印發《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要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12月31日,《關於進一步提升上海航空物流樞紐能級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機場年貨郵吞吐量超過410萬噸。今年1月10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將在2027年前實現高質量腦控,在2030年前實現高質量控腦。

文件中的目標,即為往後要攀登的座座高峰。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當提前謀劃,謀定後動。

一個月前,一場圍繞「十五五」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的研討會舉行。怎樣加快培育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怎樣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怎樣深入推進航運中心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怎樣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拋出一系列關鍵問題,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五個中心」建設亦在新階段,面臨新問題。

又值上海兩會時間,站在新的起點上,與每一個市民息息相關的「五個中心」建設,也將在民意、民情、民心、民智的彙聚中尋找更多答案。

回頭看2024年的上海人大履職,上海修訂了《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為「五個中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進一步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此次兩會,「五個中心」建設同樣是代表委員建言的重中之重。

上海市政協委員王雲峰遞交《關於試點投貸聯動機制、優化科創金融服務,助力上海金融、科創「雙中心」建設的提案》,建議相關部門與監管部門探討創新機制,開展商業銀行「貸款+外部直投」試點,暢通認股權證轉讓渠道,創新科創貸模式等。

「上海的船舶登記辦理流程和申請材料需要進一步優化,數據一體化進程尚待完善。」致公黨上海市委《關於優化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效能的提案》中建議,上海應簡化申請材料要求,對申請流程優化改革;出台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和法規,吸引更多船隻在滬註冊;推動船舶登記數據的一體化平台建設。

上海市政協委員沈開豔的提案則聚焦大模型產業。在《推動大模型產業高質量發展 激發上海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建議》中,沈開豔提出三方面建議:打造全鏈條股權投資體系,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強化數據流通與跨區域合作,破解語料供給瓶頸;開展大模型科技與場景創新,打造標誌性應用場景。

2025年是新的高峰,更是新的起點。上海兩會將為「五個中心」建設的前路提供錨點,而遙望未來,「巨港」將在更廣袤處吞吐,「巨輪」會在更高遠處破浪。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五個中心」分而「獨秀」,聚則「群芳」。

周寰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