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學校」協同育人,北京市政協委員熱議博物館教育

構建博物館和學校系統化的合作機制、讓師範生參與博物館的講解以提升育人能力……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多位政協委員關注文博領域,其中就有全國青聯委員、被稱為「網紅老師」的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曹先彬等。他們提倡博物館與師範院校合作,並圍繞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提升首都教育發展提出相關提案。

政協委員李永樂:

打通博物館和高校資源,為師範生提供文博實踐平台

全國青年委員、被稱為「網紅老師」的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 新京報記者王貴彬 攝全國青年委員、被稱為「網紅老師」的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 新京報記者王貴彬 攝

李永樂在工作中發現,當下,作為「準老師」的師範生們對博物館資源也有著迫切的需求,在此次政協會上,他帶來《關於強化師範大學生參與博物館科普實踐教育》的提案。「我是共青團和青年界別的委員,每年都會尋求提案線索,我發現學生們在實習、實踐和校內模擬課堂資源有限,有到文博單位實踐、曆練的需求。」李永樂認為,在博物館對講解力量也有需求的當下,把師範類的一部分實習放在博物館中,可以提升師範生的表達自信。

李永樂被稱為「網紅物理老師」,他詼諧幽默的授課方式受到學生喜愛,但李永樂坦言自己小時候也不太愛說話,「我想鍛鍊自己的能力,便在坐公交車時自己和自己辯論。師範生也應該有意識去鍛鍊表達能力,但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為學生提供舞台,博物館是個特別好的平台。」李永樂認為,擔任博物館的講解員和誌願者不僅能鍛鍊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們對博物館的展品有更深的認知,比如在教育領域提倡多學科融合的當下,物理老師也要瞭解地理與歷史知識,歷史老師也要瞭解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發展,「學生參與到博物館的工作中,對拓展他們的知識儲備,未來走上講台增進自信心都很有幫助。」李永樂說道。

目前,打通博物館和高校資源還有哪些難點?李永樂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首先要建立雙方合作的機制,需要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比如讓博物館的誌願、實踐服務工作成為師範學生校內學習、校外實踐的「加分項」, 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僅僅是一個誌願活動,由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主動牽頭做這樣的項目,通過獎勵等方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提升‘準老師’的人文社科素養。」李永樂說道。

政協委員曹先彬:

將博物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曹先彬。 新京報記者王貴彬 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曹先彬。 新京報記者王貴彬 攝

曹先彬關注博物館對於中小學生的賦能,他帶來《關於北京市科技類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深度融合的提案》。他認為,優質均衡教育不僅是好的校長、師資、課程的交流互補,還應考慮更多的資源共享,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擁有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國家自然博物館等一批優質科技類博物館資源,這些場館應在科普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但曹先彬也表示,在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面,博物館仍面臨缺乏系統化合作機制、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升以及利用率不夠理想等問題。其中,他認為,目前多數學校組織參觀博物館仍停留在臨時性、一次性的活動層面,未能將博物館資源有效整合進教學體系。博物館方面雖然設有教育部門,但往往因缺乏專業的教育人員,難以開發出與中小學課程體繫緊密銜接的教育項目。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通過緊密貼近課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為此,曹先彬建議構建「博物館+學校」協同育人機制,推動「館校共建」,建立科技類博物館與中小學校的長效合作機制。「教育部門可將博物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明確不同學科與博物館教育的結合點,保證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兩次深度參觀學習的機會。」同時,曹先彬建議,博物館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課程需求,開發系列化的教育項目。比如開發「博物館課程包」,將展品、實驗、講解等教育要素系統整合,形成可供學校選擇的標準化教育產品。課程包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內容要點、活動流程和考核方式,便於教師使用。

曹先彬也提到了和師範院校的合作,希望博物館對教育人員做專業培訓,讓師範院校為博物館講解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並鼓勵中小學教師到博物館掛職鍛鍊,參與教育項目開發。「建議政府加大對科技類博物館教育功能建設的投入,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博物館開發教育項目、建設數字資源。」曹先彬表示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將博物館教育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對教育效果突出的博物館和學校給予表彰獎勵,推廣優秀經驗和做法。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