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加價選座」,這個「慣例」慣不得

買了機票還要買座位?近期,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引發輿論熱議。有乘客表示,一家三口出行,線上選擇靠前的連排座位幾乎是沒有的,前15排的靠窗、臨過道和安全出口旁等座位全都被「鎖定」了。一場期待值拉滿的出行,還沒出發心就「涼了半截」。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聲,民航「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業約定俗成的選座規則。但近年來,「選座額外收費」這種原本僅在少數廉價航空公司採用的做法,正逐步擴散至更多航空公司。一些航空公司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使用飛行里程兌換或者支付額外費用,一些航班的「鎖座」量甚至高達50%,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消費者購買了機票,航空公司便有義務提供座位,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航空公司在售票時已經區分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不同時間段購票還有不同的價格,售票時已考慮了各種不同的因素,讓消費者為選座再買一次單,這是對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的人為限縮。正如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所說,加價選座這種行為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也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鎖座」理由是什麼?標準是什麼?加價選座依據是什麼?是否事前充分告知旅客?面對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航空公司的解釋不能模棱兩可。基於飛行安全等客觀因素進行數量有限的鎖座可以理解,但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座位大量「上鎖」,只提供極少數座位以供選擇,變相誘導或誤導消費者花錢購買其選座服務,這種「背刺」讓人難以接受。

不久前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明確要求鐵路、公路、港口、民航等領域「建立健全統一、公開、透明的價格體系」。關於航空公司加價選座信息不對稱、規則不清晰等問題,是時候盡快釐清並解決了。

「鎖座」慣例,豈可慣著?不能讓那些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公平的所謂「行業慣例」再繼續「慣例」下去。為此,既需要監管部門擔當作為、精準治理,強化行業引導,規範經營行為,也需要各航司珍視行業形象,真心聽取乘客意見、尊重乘客權益,主動「解鎖」不合理做法,贏取消費者信任。

海報製作:陳泉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