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新鮮敘事,貼近觀眾生活,新「融資計劃」助力港片更進一步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近年來,香港電影創造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佳績,像去年誕生了《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兩部本土票房過億(港元,下同)的熱賣電影。在香港特區政府新電影融資計劃的助力下,今年港片能否再創輝煌?這也是廣大媒體、電影從業者和影迷十分關心的問題。香港電影發展局14日宣佈,15日起推出「電影製作融資計劃2.0」,未來將繼續資助預算不超過2500萬港元的電影,推動香港電影產業的長遠發展。
「電影製作融資計劃2.0」15日推出
香港電影發展局表示,新推出的「融資計劃2.0」保留並優化了之前多項資助措施,包括將政府提供的最高融資金額由900萬港元增至1000萬港元,所有評分合格的申請均可獲得40%的最高融資比例上限;同時也會提早發放融資,讓電影開拍時的融資比例由50%增至70%,為創作者增加現金流。此外,新融資計劃還允許申請公司及主要融資者的配額由兩個增至四個;讓投資者優先收回一半投資,以此來鼓勵投資,降低風險。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表示,自2020年推出融資相關政策後,迄今已資助23個電影製作,當中不乏叫好叫座的作品。其中,2023年的《毒舌律師》曾創下香港首部本地電影票房過億港元的紀錄,近期上映的《爸爸》和《久別重逢》等片也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他認為,新的融資優化措施將進一步增強融資計劃的吸引力,為香港電影產業打了一支強心針,推動港片未來在產量、題材種類等方面的積極發展。
「選擇以人為中心的電影」
「香港電影今年能夠超越2024年的輝煌嗎?」香港《南華早報》近日總結香港電影過去一年的成績,「香港電影產業在2024年獲得了豐收,這都要歸功於新晉人才和對現實主義題材的需求」。2024年香港電影打造了兩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在一年內相繼突破本土票房1億港元的大關,助力香港電影市場本土片份額20年來首次超過荷李活電影(港產片總收入比荷李活電影高出5.5%)。這兩部作品涉及生老病死和人際關係:《九龍城寨之圍城》作為香港傳統動作片的延續,喚起了市場的懷舊之情;《破·地獄》展現的則是香港殯葬產業,也呼應了香港觀眾的情緒——希望在銀幕上看到能夠反映自身和家庭生活的作品……這些正是現實主義題材存在的價值。
去年另一部市場反響強烈的《焚城》,雖然是帶有科幻元素的災難片,但也探討了官僚主義等社會問題。在上世紀50年代時,香港就誕生過不少家庭題材作品。「現在,香港電影也正在經歷轉變。」香港《南華早報》援引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吳教授的觀點稱,「從模式化的商業類型轉向更新鮮的敘事,新一代電影人在觀眾不斷變化的口味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他認為,如今香港觀眾已不再滿足於那些僅提供娛樂或逃避現實的虛構作品,而是「選擇以人為中心的電影,彷彿是一面反映人類痛苦、幸福等情感的鏡子」。
打破演員、鏡頭「都差不多」的刻板印象
基於這樣的市場趨勢,《南華早報》對於2025年的香港電影也有積極展望,一些新人新作被看好,譬如聚焦青年的《看我今天怎麼說》,挖掘年輕母親內心世界的《虎毒不》,以及讓眾多影迷期待已久的《風林火山》,都有望在今年與觀眾見面。由劉青雲主演、改編自真實案件的《爸爸》已於2024年年底在香港上映,其用回憶的方式來探討弑親案背後的父子關係,目前在港票房和口碑都相當出色。在1月12日頒發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上,《爸爸》奪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獎項,《九龍城寨之圍城》獲得最佳影片,《臨時劫案》獲得最佳編劇獎,《破·地獄》《我談的那場戀愛》等10部影片被列入推薦名單,這些港片都有望成為之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熱門,更多面地反映了香港電影這兩年的發展和格局。
香港《大公報》稱,香港電影由本地口碑發酵,帶動影片在內地票房增長。在此背景下,業界對當前香港電影發展前景表示樂觀。《九龍城寨之圍城》監製莊澄表示,香港電影在上世紀的黃金時代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潮。而近年來幾部破紀錄的香港電影,正在逐步打破以往觀眾對港片「差不多的演員,差不多的橋段,差不多的爆炸鏡頭」的刻板印象,朝著重視劇本打磨的方向改變,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莊澄認為,香港電影首要的還是要在電影質量上下功夫,作品的創意夠好,才會得到更多投資。
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何威也認為,當前香港電影發生的轉變肯定是好的影響,「如果香港電影能在當前內地電影市場調整轉型階段上一個台階,對於未來的合拍片發展也會有一個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