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獅鬧春,南北舞獅齊聚東嶽廟亮絕活兒

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鑼鼓點、叫好聲,大年初一一大早,北京市朝陽區東嶽廟廟會開啟,來自全國各地的7支舞獅隊齊聚鬧新春。1月29日,第24屆北京民俗文化節暨第27屆北京東嶽廟廟會正式與市民、遊客見面,活動從農曆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初五,除了有好玩的市集、好看的展覽,還有眾多老字號美食。

1月29日,南北舞獅齊聚東嶽廟為市民表演。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1月29日,南北舞獅齊聚東嶽廟為市民表演。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上午9點,東嶽廟門前遊人如織,孩子們戴上紅彤彤的毛帽子,老人們在子女的陪伴下前來逛廟會。市民張女士帶孩子早早趕來,「每年大年初一逛廟會是我家的傳統活動,東嶽廟有舞獅表演,年味兒濃。」

獅子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物,每逢節慶民間都會有舞獅助興,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上午9點半,東嶽廟廟會的首場舞獅表演上演,遊客聚集到舞獅表演場地,年輕的爸爸們把孩子架在肩上,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場地中央那活靈活現的金獅。

市民紛紛摸獅頭納福。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市民紛紛摸獅頭納福。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首場表演是北獅發祥地河北的徐水舞獅和滄縣獅舞。群獅亮相,威風凜凜,引得觀眾掌聲陣陣、叫好聲連連。北獅表演演繹出獅子的生活習性和俏皮形象,將現場氣氛調動得熱鬧非常。

今年17歲的舞獅演員鄭文普從9歲起練習舞獅,今天他和隊友表演的是一頭黑色獅子,他負責舞獅頭。別看小夥子年輕,但舞起獅來渾身是勁兒,「這獅頭有40斤,特別沉,我主要負責和觀眾們互動。」活潑可愛的獅子引得觀眾掌聲不斷,紛紛與獅子合照。

不少市民正在逛東嶽廟內的市集。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不少市民正在逛東嶽廟內的市集。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今年,東嶽廟廟會上還有深受北京群眾歡迎的民間表演白紙坊太獅;多以南拳馬步為主,套路有「采青」「高台飲水」等的廣東醒獅;約150年歷史的重慶彭水民間傳統舞蹈高台獅舞;素有「舞獅之鄉」美稱的廣西藤縣獅舞;朝陽區東壩地區最早的群眾文化活動金鈴祖獅。全天七個時段,7支隊伍將在東嶽廟門前廣場和西路廣場零距離為觀眾呈現南北舞獅的看家本領。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