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非遺版」春節,山東各地非遺引領過年風尚
歡快鏗鏘的鼓點、熱情豪邁的傘舞、變化多樣的隊形……臨近春節,商河縣孫集鎮楊廟村又熱鬧了起來。年近八旬的商河鼓子秧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克聖把過年回村的年青人召集起來「跑場子」,為春節的鼓子秧歌表演作準備。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156/w1080h676/20250129/db9c-c2af75a171cf49b4e536dcb54f1d4cba.jpg)
「‘傘、鼓、棒、花、醜’全乎咯,鼓打起來,‘場子’跑起來,年味就來了。」楊克聖告訴記者,在商河,鼓子秧歌就是年味的具象化表達,老人孩子都愛學會跳,每逢春節,各鎮街、行政村都會自發組織表演。
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年味更濃了。在山東,有些年味是「聽」到的,濟南西關高蹺、臨沂龍燈扛閣、章丘三德範扮玩……鑼鼓聲聲中傳遞著新年信號;有些年味是「看」到的,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目之所及都是喜慶的年節氛圍。
除夕前一天,濰坊市寒亭區西楊家埠村的和興永畫店,依然有不少慕名前來購買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顧客。畫店內的牆上掛著五彩斑斕的年畫,桌上擺放著宣紙和各類刀具,楊家埠木版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靜正忙著套印年畫。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紫色靈蛇形象便躍然紙上。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32/w774h858/20250129/8172-c27302316c1f045f94011728d646526a.png)
「春節前年畫供不應求,除了省內的,還有專門從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過來學習瞭解年畫製作的客人。」楊靜說,近幾年,這種傳統手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年青人的喜愛,他們借勢和汽車品牌、護膚品牌等推出聯名款年畫文創產品。
有時候,年味還是「嚐」到的,熱氣騰騰的特色美食帶來「舌尖上的年味」。這幾天,家住威海市文登區的膠東花餑餑習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林榮濤一直在工作室忙活。和麵、揉麵、塑形、點裝、蒸製……一個個造型精美的花餑餑從這裏走向消費者的餐桌。「今年特意製作了‘金蛇送寶’主題餑餑。」林榮濤告訴記者,「這些花餑餑發往北京、上海、新疆、內蒙古等地,在全國各地都非常受歡迎。」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100/w735h965/20250129/99e2-f7363a0854224b69fbd062935ec2415f.png)
今年,旅遊過大年成為「新年俗」。體驗民俗文化、非遺技藝的「年味遊」晉陞蛇年春節新「頂流」。如今,「父母在,一起遊」的新趨勢讓「非遺版」春節更具活力。春節假期,山東各地依託本地非遺項目和傳統年俗,在古城舉辦秧歌旱船、鑼鼓社戲、廟會大集等傳統節俗和非遺宣傳展示。台兒莊古城、青州古城、琅琊古城、聊城水上古城等都舉辦了各具當地特色的「古城過大年」活動。
今年除夕,濟南市民梁安欣和家人在台兒莊古城共度新年。「因為想沉浸式地過一個有文化味的春節,我和家人預訂了古城蘭祺酒店民宿,吃完年夜飯就可以去看各種民俗表演。」梁安欣說,晚上古城有花燈演藝、炒籃花、踩高蹺、蛇舞,特別熱鬧,特別有年味。
「春節假期,我們將非遺、特色手工類、民俗類、小吃類展示展銷與異域風情文化演藝節目結合,讓遊客過一個古城文化年。」台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演藝部總導演姚遠介紹,今年景區將舉辦春節大廟會,打造文化演藝街區「台城吉市」。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167/w1080h687/20250129/e837-7b7afde7c383f3b1aa6efab2d766f3e9.jpg)
「非遺版」春節的年味,既在古城,也在鄉村。山東各地鄉村旅遊景區結合自身民俗文化資源,組織非遺民俗表演,豐富互動體驗場景,吸引眾多遊客來到鄉村拾年味、尋年俗、覓鄉愁。
春節假期開啟,臨沂蘭陵壓油溝景區50多組絢麗多彩的花燈已準備就緒。「與往年相比,我們新增了花燈夜遊,從大年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同時,配合空竹、蹬大缸、舞獅等民俗雜技演出以及非遺年味大集,讓遊客從白天到晚上都能體驗古村落里的年味。」壓油溝景區宣傳部經理劉雪峰介紹,「春節前景區民宿預訂量達40%,假期入住率預計將達到80%。」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瞭解到,為讓市民遊客歡度新春,全省策劃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8800餘項,其中非遺特色活動258項,基層惠民演出3500餘場次,「村晚」4100多場次。全省4A級以上重點旅遊景區推出優惠政策170餘項,開展冰雪、跨年等主題活動250餘項,鄉村旅遊特色村鎮開展民俗特色活動440多場,讓冬遊齊魯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輕鬆自在。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唐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