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再刷一遍春晚!總導演於蕾揭秘節目里的驚豔細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除夕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與海內外受眾相見,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屆春晚,整場晚會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融入多種非遺元素。
通過歌舞、戲曲、相聲、小品、雜技、魔術等多種藝術形態,充分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展現出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機,在歡聲笑語中為人們獻上了一道情意濃濃、暖意融融的「文化大餐」。
今年的春晚舞台還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一起揭秘↓
自1983年開辦至今,春晚已逾四十個年頭。對中國人來說,它已經不只是一場晚會,更承載、凝聚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和家國情感。總台蛇年春晚精彩落幕,連續三年擔任春晚總導演的於蕾,帶領青年創作團隊繼續深挖傳統文化寶藏,創新當代文藝的時代表達和美學追求,以細膩微觀的視角呈現今天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信心與追求。
內涵豐富、創意無限,總台蛇年春晚通過多種藝術形態和創新表達,勾畫出一幅河山錦繡的中國畫卷,呈現出星光照耀下萬家團圓的溫暖年景。
2025年是乙巳蛇年。「蛇」在中國文化中常被人們稱為「小龍」,象徵智慧、機警和變化。然而,相比馬、牛、羊、狗、雞等人類的夥伴,蛇的形象又少了幾分親切,怎樣讓蛇年的主題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經過反復推敲、打磨,導演組從天干地支中提取「巳蛇」的概念,結合甲骨文和傳統如意紋樣,創新性地打造了「巳巳如意」視覺系統,寓意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生生不息。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cdc6-6aaf8d706dd19dd57cecf5412737cf4c.jpg)
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中國人自古就很喜歡諧音梗,大吉大利、事事如意,大家都能聽得懂。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全世界範圍內,蛇都和人類起源有一定關聯,我們的伏羲、女媧、軒轅黃帝在古代傳說里都是人首蛇身。在古代《玉篇》的解讀里,我們的巳字也是通子嗣的嗣,也有接續傳承的意思。我們覺得「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在蛇年提出來,還有一層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時代力量的彰顯。我們希望以一個新衣、新貌、新氣象面對新的一年。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ca96-9a85df7d6c995a0c4be3ad975cb9b735.jpg)
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屆春晚,「非遺」元素貫穿於整台晚會之中。從小品中的一件雨傘道具,到演員身著的服裝配飾;從火爆海內外的英歌舞,到精心打造的傳統建築創演秀《棟樑》……導演組將各類非遺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現、節目編排和視覺包裝之中,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7830-0813f172c359071cde950e84617963f8.jpg)
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我們請一個專門做紮染手工的老師來幫我們完成一件衣服,請一個炒籃花的老匠人楊建軍來幫我們完成開場秀的一個表演。當然也有一些非常難的,我們做了中國傳統建築題材的創作。我們也融入了很多非遺人物,李子柒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非遺人物的連接點,年青人很喜歡她,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量也很大。有老的傳承人,也有新一代年青人代表的佼佼者,我們希望把有生機勃勃感的面貌都體現出來。
對「非遺」技藝進行展示,融合多種非遺元素,這對導演組來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們所追求的,是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非遺」以創新性的表達呈現在春晚的舞台上。繼去年的龍年春晚與張藝謀導演合作創意年俗秀《別開生面》之後,於蕾再度邀請張藝謀為蛇年春晚貢獻智慧。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473b-8dbb4b7208ada0137bf1acd03890cd01.jpg)
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正好張藝謀在做《澳門2049》,我去看了綵排,然後他說你挑上了哪個,我說機器人吧。這個機器人是有世界紀錄的,是全球移動速度最快的。我喜歡這個節目傳遞出來的一種人文狀態,有一種人類消失之後非遺永存的感覺。我們用全球最尖端的科技在做一個無用之用,而老祖宗覺得無用之用是最有意義的、最有韻致的,它是如此強大而溫柔。我們想讓這個世界看到我們是一個強大而溫柔的民族,一個強大而溫柔的國度。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8b49-321eb824f1bb75c4d3eb57cbb74e50b9.jpg)
這是於蕾第三次擔綱總台春晚的總導演。2023年春晚,她首次將中國傳統色彩體系融入舞台主視覺設計中,並打造了創意節目《滿庭芳·國色》;2024年春晚,中國傳統紋樣創演秀《年錦》,以絢爛的視覺衝擊力驚豔全網;今年,借由《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和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於蕾帶領團隊繼續深挖傳統文化寶藏,打造了飽含東方氣韻和審美意趣的中國傳統建築創演秀《棟樑》。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48a9-338cd57bfc6aabf8098494278f8eaeee.jpg)
每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都備受期待,但也往往承受著最沉重的創作壓力。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導演組試圖打破傳統窠臼:小品《借傘》借由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框架串聯,將喜劇與不同地方戲曲相融合,柔美唱腔和高超身段下,笑點包袱頻出,給人以更為豐富的情緒體驗;喜劇歌曲《妥妥的》帶觀眾走進春晚後台,輕鬆幽默中感受溫暖和誠意;對口白話的表演形式也首次出現在了春晚舞台上。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e003-030a304ec08d28cc95df9b40bd48c5fd.jpg)
今年春晚繼續深化「人民的春晚」的創作理念:既有以China Travel入境遊為主題的歌曲《China fun》,把中國人的祝福和愛意傳遞給世界;也有四十多位生態文明建設者代表合唱的歌曲《我的家》,展現了對祖國綠水青山的摯愛;大家喜聞樂見的奧運健兒一展歌喉唱出勇往直前的澎湃激情;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妞妞合唱團唱響天籟童聲,在虛擬現實等技術加持下,一方舞台幻化成廣闊宇宙空間,再現九天攬月千年夢成。導演組邀請了不同年齡、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普通人為春晚節目報幕,讓更多可敬可愛的普通人成了春晚的主角。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88/w1080h608/20250129/cbbb-6b792c7b67d240d42275978619bf0cdc.jpg)
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我們特別希望通過春晚的點點滴的表達,讓大家能在這個過程中,或者有那麼一刻獲得了一種真正的感動。如果大家在那一刻都很有希望感,大家都內心很有心氣,大家都覺得生活很美好、日子要向前,國家有力量、人民有希望。這就是春晚最大的任務,也是春晚最大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化,觀眾的口味和需求也在變化,但不變的是,春晚這道年夜飯對觀眾的愛與陪伴。正如於蕾所說,「春晚這頓年夜飯不好做,是大家給予的溫暖與肯定支持著我們做下去,希望能用更多的溫暖和愛回報觀眾。」
(總台記者 楊曉寧 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