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指導葉錦添:對《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充滿信心

美術指導葉錦添:對《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充滿信心

中新網北京1月30日電 (李百加 張曉曦)「《封神三部曲》是商周歷史、神話與先進視覺技術相結合的一場美學盛事。」《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美術指導、服裝造型指導葉錦添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說,《封神三部曲》規模前所未有,以具震撼力的視聽語言和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引導觀眾重新回溯、審視傳統「東方美學」。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29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影片銜接《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故事脈絡,圍繞西岐保衛戰的背景展開。丹恩嬋玉、聞仲與魔家四將兵臨西岐,薑子牙、姬發等在崑崙仙人幫助下帶領西岐軍民大破十絕陣……兵戈相對、法術交鋒,兩大陣營激烈對戰。

「寫實是第一語言」:當神話落實於現實邏輯

「我和烏爾善導演一直在討論,如何把《封神三部曲》的世界觀按照現實邏輯呈現在畫面中?」葉錦添說,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座建築都是戲,神話張力離不開畫面情感的累積。

2018年,葉錦添在《封神三部曲》製作車間勘察道具。受訪者供圖2018年,葉錦添在《封神三部曲》製作車間勘察道具。受訪者供圖

朝歌城中龍德殿是《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主要場景之一。龍德殿以饕餮符號為設計核心,組合「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九鼎遷於商都亳京」等元素。饕餮圖騰張牙舞爪,前期顯示對商朝子民之庇護,對來敵之震懾;後期商王日益瘋狂,饕餮也愈顯詭譎猙獰。

西岐與朝歌呈現鮮明對比。作為主角姬發的精神家園,西岐興於農,人文薈萃,氛圍和睦。葉錦添採用棕色系來組合相關視覺元素。西岐戰士著苧麻,背負鳳鳥圖騰。西岐房屋多為木製,錯落參差。西岐侯府樑柱堅實古樸,雕飾高雅樸素卻不失規模。

「種種建築,推動觀眾形成對交戰雙方立場的通感和共振。」葉錦添告訴記者,開拍前,他前往各文化遺蹟採風,與導演一起研究現有文物的結構和細節,希望將想像立基於真實,以此為觀眾帶來人文震撼。

「再放飛的故事都要落實到人的層面」:但何為人性?何為道德?

在葉錦添眼裡,《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每一個角色都複雜立體。主角姬發是在犯錯、失誤中學會解決問題,實現成長。

「狐妖」妲己雖為妖,大傷元氣複活殷壽,與之共生共情。殷壽強大、英武,卻因童年經歷而病態、多疑。聞仲舉兵西岐,攻入他人家園,出發點為出兵平叛、維護王朝統一。

2018年,葉錦添在《封神三部曲》服裝間為角色試妝。受訪者供圖2018年,葉錦添在《封神三部曲》服裝間為角色試妝。受訪者供圖

「我們為丹恩嬋玉設計鎧甲時,希望呈現英武的將軍形象。」葉錦添說,丹恩嬋玉是商朝的良臣猛將,但理念上偏向西岐。影片中,丹恩嬋玉的糾結和抉擇清晰可見。

「殷郊被元始天尊所救,卻被憤怒矇蔽,變成兩派較量的籌碼。」葉錦添說,殷郊這一角色塑造部分源自他對傳統父權主義的審視。

《封神三部曲》是一個講「人」的故事,影片中的人性之論,源自對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詮釋。

「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是坐標」:葉錦添的世界觀

在葉錦添的認知里,時間並非單向發展的線性概念,而處於循環往複的狀態。當代與傳統成為互相比較、借鑒的對象。

葉錦添強調,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進行創作,能對當下產生積極啟發。「道德」是核心橋樑,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封神三部曲》中的每個人物都承載著獨特的道德理念。」葉錦添解釋,姬發秉持為民請命的道德準則,抉擇與行動皆以百姓福祉為出發點;聞仲則將維護商朝統治視為自己的道德使命,全力捍衛既定秩序;殷郊的道德觀念深深紮根於對父權和傳統的尊崇。

《封神三部曲》作為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神話史詩巨作,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美學和藝術價值。「這一系列作品是對中國傳統神話的全面回溯。」葉錦添表示,影片融合充滿未來感與現代感的視覺風格,鼓勵觀眾向內心看、向精神看。

葉錦添坦言,自己有兩個「心魔」。其一,在物質高度發展的當下,如果忽視內心人文精神的培育,人心會迷茫不安。其二,東方擁有獨特的精神哲學和文化傳統,如何更好地創新表達形式,需持續思考探索。

《封神三部曲》深入挖掘神話元素,將道德、傳統與文化等具象化,給無形的精神內涵賦予了有形的載體,以易於接受的形式,鼓勵觀眾產生對自身、對社會的深度思考。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珠玉在前。《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影響力是否能夠達到預期?對此,葉錦添滿懷信心。他說,只要文化內涵與藝術根基堅實,作品會曆久彌新。(完)